[唐] 杜甫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戏赠友二首 其一
唐 杜甫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旦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公元755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冬,安禄山死,史思明称帝。明年(757)春,唐军收复长安、洛阳,恢复两京。这首诗可能作于此时。看诗中口气,仿佛诗人正准备生擒胡,恢复大唐天下;其实这只是诗人的想象而已。看诗中“焦校书”之“校书”二字便可明白。焦此人是杜甫友人之一。另一友人姓尚,“版齿”即板齿,是尚焦二人相互的调侃笑谈。杜甫笔下的焦校书,虽是个校书郎,却爱逞能,自夸膂力过人,能骑生马驹。在杜甫看来,你既然自夸能骑生马驹,那就不免有失常态的那一瞬间。倘真有此举,定会踢踏鞍上,不仅“壮心”难已,反而受伤。“戏赠”指戏谑、玩笑般的赠予。“戏”,不仅仅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愿望和自我调节式的挡档火而已;他尚期望这位校书早“免”前番愚蠢冲动的狂病带来的唇裂与牙齿缺失的后遗症。 杜诗用第三人称手法所描写亦幻亦真的情景入骨。自第一联起更真:耳听得人声大叫;“忽然两髀痛如折”;顺眼一看:一位好朋友泥沙一身!前三联都是在抒写设想中的行动及体验中遨游想像未来快慰乐趣之后才是陈述第三人称旁白的知友情肠及褒赞烘托等等场面.转折三次曲折迭出兴味三叠高潮相辉映啊杜甫挚友的大胆驰骋的想像力、幻想力确是了不起!但“戏赠”诗的题面很紧扣着联想中的幻境这一对象和特点。
现代文译文:
在一个建巳月的一天,有一位名叫焦的校书对我说:他自夸自己力大无穷,能够骑生马驹。有一天他被生马驹踢到,结果嘴唇破裂,板牙不见了一截。然而他依旧不罢休,想着去东边擒胡。这是杜甫用戏谑、玩笑般的赠予表达自己和友人的情感与想法。他的友人是一个校书郎,但他却常常逞能,自夸力气过人,能骑生马驹。但是他的鲁莽行为让他受伤,但他的壮心不止,想着要去擒胡,恢复大唐天下。这是一种想象的狂想,也是一种友情的寄托。
以上是我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