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甫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闻高常侍亡》是杜甫在忠州听到好友高适去世的消息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高适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当时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内心的孤独。
首联“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写的是作者在听到高适去世的消息之前的心情和经历。诗人本来是要去朝廷见高适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听说高适去世,如同一场虚惊,令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伤感。作者在朝廷担任了“金华省”这个官职,但这个官职并无实际意义,反而成为他内心的负担和煎熬。这里“虚历”二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自嘲。
颔联“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则是描述了高适去世对作者的影响。作者在朝廷为官的理想和抱负如同“丹槛”一样被折断,而失去好友的痛苦则如同“白云”一样绵延不绝。这里“致君”指的是作者在朝廷中的抱负和理想,“哭友”则表达了作者失去好友的悲痛之情。
颈联“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故友去世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虽然作者的诗名还在,但是失去了好友,令他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这里的“独步”和“故旧伤”都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最后两联则是描绘了作者听到消息后的情景。“不返河梁去,空留锦字春。”描述了作者在听到消息后,如同失去亲人一样的痛苦和悲伤。“河梁”指的是送别的地方,而“锦字”则代表着友情的珍贵和深情厚意。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失去好友后的孤独和失落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高适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当时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感情深沉,令人感到动人心弦。
再从用典角度讲一下。《尚书·禹贡》中记述古代帝王到了老年治理水灾时,登庐丘(古观名,即观星庐山),在这里秉烛夜游观察四方以悼高寿,史家以此为典指正直有德之士应该得到社会关注而不得君王礼遇,以此为李白和高适一生怀才不遇悲情作反衬。杜甫在忠州年近古稀创作此诗用此典最贴切。“虚历金华省”就字面言是夸张官场任职时间之无稽也。“丹槛折”,指象丹槛一般锐意革新、积极用世的锐意改革、积极用世的人遭遇不幸而摧折了。这既是对高适的悼惜也是对自己的自伤。杜甫自伤不遇之意也隐然于句中。此诗的用典是十分贴切有力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