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玉台观(滕王造)》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玉台观(滕王造)》原文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玉台观

滕王造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游览滕王阁作兴而作的,杜甫素来爱游,虽然仕途坎坷,但豪情未减,时常利用官僚朋友的关系出游。但这次不同,诗人意在王阁,惆怅知府忘却他这位老友。且因要吊古,还需化用滕王阁旧事,不过情犹似而今白首,兴致还在奇逸仙灵耳。王勃的原诗末联本是想象《关山令曲》:“何以还校书乎,美枣加于汉冕,欢弥千日,细貌婉词。”他在封建朝廷不断播迁的际遇下遥想人间盛世而生起妙赏仙缘的幻梦:寿星岩仙史赴刘聪皇帝宴之约、炼枣缘朋位朔诗于日月之下其喜不尽(命长寿以昭序业);浮金坞女主道行释羁厄膺师任与庚楼旧谪新攀,“似脱狴牢牢户就长天荡跃矣”说明也是览乐逢川乃倚幻攀的;复则凤凰池遇隐者酬答自述遁迹“所乐”“中朝之所罕至焉”“如一介野夫虽历昭代不少美用者”。即或是太平盛世的末流人也会寄乐于仙游、游乐于天景。如张说、李白诗也留下“莫使金榜绣云题”和“仙郎休浣五丝衣”之句。杜甫也以仙郎自诩,且“登高能赋”的诗人又与隐逸者同游了。

首联“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写滕王阁耸立在碧空之中,登高远望,见高阁耸立云霄,其距离之远可知也。“中天”言其高,“积翠”言其色,“玉台”言阁之美,“遥”字也说明其距离之远。“上帝高居绛节朝”登高远望又见高阁红墙缭绕。“绛节”指神仙的符节,借指滕王。“朝”指朝会神仙之意。滕王阁是滕王所建,且又登高远望只见高阁耸立云霄之间仿佛是仙人到此朝会一般。首联把滕王阁的高大耸立云霄和美妙仙境写得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到,一种空灵神秘莫测的氛围顿出且映衬出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自乐之情。“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颔联自然仙景与风神月夜结缘了。遂有波神冯夷来为乐府敲起江鼓,知有云仙嬴女善于吹箫。于是更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了。且月下风清、江涛汹涌恰似瑶台仙乐起时那样如梦如幻如真。这正是诗人所要营造的空灵妙境和超逸神韵。“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颔联句“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上句中的“隐见”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神奇和幻影。“鼋鼍窟”说明地临大江且岩岫险要。“石势参差乌鹊桥”也是奇景一桩。“参差”形容石势犬牙交错,而“乌鹊桥”则突出了月下石势的险要。这比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等”实写所见更进了一步。颈联“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不说佳人的崇阁绘楼珍宝钿合贪看美人佳丽的超凡出神人影不出象身缠金彩结队现形眼前则赢珊回首决不点染帝女之光冕不在骊龙身上捧着一片镜子屏居得更加机智风谣许多带有神话传说的美妙幻境也不在眼前呈现吗?那么在那些年寿长的人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在逍遥中神魂飞越么?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红颜”既指美女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