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别蔡十四著作》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原文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

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

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

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

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积水驾三峡,浮龙倚长津。

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

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

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现代文赏析、翻译

诗以哀悼蔡有方离去作结,表示自己急切想要效法唐太宗李世民“仗子济物”的胸怀,为国家重振朝纲,为百姓再造太平而奔走。

在杜甫的笔下,蔡有方是一位有高尚品格和远大抱负的贤能之士。他献书谒见皇帝,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使杜甫深感敬佩。然而,蔡有方离去后,天地仍然疮痍满目,朝廷需要忠臣良将来维护国家的安定。杜甫感叹异才难求,国家日新月异,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来共同建设。

诗中提到蔡有方在蜀地得到知己,使他的才华得以施展,杜甫也感到非常欣慰。两人相逢在江边,杜甫因病无法行走,但他仍然怀念蔡有方的离去,希望他能将国家的重任扛在肩上,为国家尽忠职守。

在诗的结尾部分,杜甫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效力,重振朝纲,让百姓过上耕种和收获的生活。他想象着蔡有方驾驭三峡的水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去济世救人。他将要前往秦塞,通达王城,使国家安定、人民富裕。

整首诗充满了对蔡有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杜甫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把一个古代贤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杜甫的文学才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