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薄暮》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薄暮》原文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为您重新创作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薄暮》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描绘暮色中自然风景的诗,结合诗人的背景,此诗流露出他对人世沧桑和韶华已逝的深深感叹。

首先,诗的题目《薄暮》指出了时间是黄昏时分。在此背景下,诗的描绘构建出一幅山水与天地的景色画卷。“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开头的两句便如同一幅淡淡的画卷,描绘了长江悠悠,山间云雾逐渐聚拢的暮色场景。这同时也预示了诗人的心情将在这样的场景中产生深深的思考。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这两句描绘了花与草,鸟与树等暮色中的自然元素。其中,“寒花”暗示了诗人身处寒冷季节,而“宿鸟择深枝”则以鸟儿的自我保护行为为喻,暗示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自我保护与谨慎。这些细节描绘既富有诗意,又蕴含了深深的哲理。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对于久别的故乡只能在梦中相见,心中充满了苦悲。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最后两句以诗人感叹人生短暂,鬓发变白结束全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再次点题“薄暮”,凸显了时间的紧迫感和生命的无常。

此诗以其生动的语言,深厚的哲理和诗人自身经历的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风景的诗,更是一首包含着诗人深深情感的哲理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