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万丈潭》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万丈潭》原文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

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

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

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

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

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万丈潭》

青翠溪流藏幽深,神异世界有明晦。 龙依积水盘旋舞,洞窟压万丈之内。 我身缩步凌岩岸,侧身下烟霭迷漫。 前方洪涛宽无际,回望苍石立如山。 山径在崖绝壁立,一径尽削成虚无。 倒影垂澹瀩清澈,黑如湾澴底深不见。 孤云倒挂潭深处,飞鸟归巢不越界。 高萝如帐帷蔽天,寒木累累似旌旆。 远川曲流汇成河,嵌窦潜泄细波痕。 此间独自探幽境,此情此景自我辈。 告别留恨过太多,渐老思归最是切。 潜龙藏身封岩底,出入巨石阻无碍。 何事今夏过此,风起云涌快心怀。

万丈潭,深不见底,幽深莫测,使人感到神秘而震撼。此诗描绘了万丈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青翠的溪流深藏在幽暗的峡谷中,使人难以窥见其真面目,似乎它是深藏不露的一种神异世界。只有到了深夜,“神物”似乎在忽明忽暗之中才有展现的时候,亦有了让人向往去探究的感觉。“积水蟠”,使用了修辞上的通感。“蟠”化无形为有形,“积水”形象说明了“蟠”的范围广浩,且增加了立体感。而“窟压”字面上是“压在”,实则是指龙“蟠”在水底深处。由于“蟠”是在“积水”,即是在大水深处,“窟压万丈内”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其深,表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以“跼步凌垠堮”来表达自己攀爬悬崖峭壁的艰难和勇气。“侧身下烟霭”则描绘了诗人身处险境、面对迷雾的紧张和惊险。而“前临洪涛宽”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壮阔景色的敬畏和感慨。诗中的“却立苍石大”形象说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则以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

最后,“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而能像这次一样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伟大和自己的渺小,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幸福。

总的来说,《万丈潭》是一首充满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诗作。诗人的笔下既有对自然的生动描绘,也有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这也是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以自己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文精神的启示和思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