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元日寄韦氏妹》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元日寄韦氏妹》原文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元日寄韦氏妹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夔州时所作。当时他寄寓在草堂,只有韦氏姐妹时常来往,因此特别惦念。他想象着在汉钟离的指点下,韦氏妹不久就可来草堂相聚。但杜甫也深知,自己与韦氏妹的命运是如此不同,他正在远离京城的夔州,而韦氏妹却要到远方的异镇安家落户。

首联“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韦氏妹的深深挂念。颔联“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这句以议论为主,通过强烈的对比来突出韦氏妹命运的改变。“郎伯”是对人之间的尊称,“殊方镇”即异地,这里杜甫在惋惜自己和韦氏妹身世有如《穆天子传》中骊轩女那种被驱使、命运变易的同时,透露出能去汉钟离那里作有关身世前途(身强志显?)“大体一年能办。无限的企盼却又是在言者黯淡景物的触发下出人意外地冲动的突兀说出的‘不见’,’两句好像恰恰有点过分”。如此借平白的诗句展开深远的寄寓。“春城回北斗”,借古语和诗人自己的感受写离别之后京城生活的寂寞、孤寂。“郢树发南枝”,则是借眼前景物表明作者怀念韦氏姐妹的处境。“春城回北斗”直接描写长安城的春天。“北斗”可以象征京城、朝廷,也有众星拱卫的意思。这句化用《春秋运斗星》的故事。“郢树发南枝”,则写出了作者对韦氏姐妹的思念之情。

颈联“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两句看似平易自然,实际上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春城回北斗”直接写出了诗人对京城的眷恋。而“郢树发南枝”则表达了诗人对韦氏姐妹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中,“春城”、“北斗”象征京城、朝廷,“郢树”则暗喻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这两句诗将现实与想象、自然与人文、景与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诗人对韦氏姐妹的深深思念,又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盼和期许。尾联“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转到寄怀,“朝正使”有是任官职一说。我的面容已是愁痕斑斓,如不召韦之赴草堂垂涕相对也就是见到令人肠断的无限前途了。这两句诗表明了杜甫对韦氏姐妹的深深挂念和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想象和寄寓,表达了杜甫对韦氏姐妹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期盼。诗中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焦虑,也有对韦氏姐妹深深的挂念和关心。这首诗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

现代文译文:近日听说韦家小妹,被汉钟离接引到故乡。你远赴异乡镇,我流落至今京。春城如画北斗转,郢树绽开向南枝。不见那任命使臣,归来泪痕沾衣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