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李监宅》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李监宅》原文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唐代诗人杜甫的《李监宅》所作的原创赏析:

李监宅

唐 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诗是写李监(名务本)的住宅。从李监的富贵气象来推想,大概是豪门大户了。首句就写出其富贵不减王孙贵族。“尚”字别有趣味,一指眷恋不忘之意;二指现今盛名达贵仍然自诩为昔日家境贫寒的王孙贵族的意思。“豪家意颇浓”则点出题面“李监宅”三字中,寓有世家豪族对此倾心艳羡的含蓄之意。

首联用反问作结,诗意并不豁畅。颔联却改用写景方式,写出李家宅园内景色之美。园中设宴,酒菜与陈设的美引起作者不少遐想。“屏开金孔雀”,形容屏风上画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是说垫褥上绣着芙蓉图案。颈联又作一转折。一笔宕开,将思路引向遥深的推想:“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自己围食双鱼(即今之鲫鱼)固然乐事,而谁是能令我感到快慰的人呢?在这尾鱼引起人们的多少歆羡眼光。“门阑多喜色”,说近来家中喜事多着呢,甚至门生贵婿入门了,于是在欣喜若狂之余刻画如真。这尾鱼带来的另一快事是“女婿近乘龙”。用“近”来修饰“乘龙”,就暗示此说并非实情,不过是想象之词,只不过从实景中选取了一对意象而已。这样转写两头虚心(想像之词),也就更见情趣了。

杜甫《杜鹃》有“我老在江村,结庐过杜子”之句,也显出类似王孙意味;但他更谙世间滋味。就内容来说,《杜鹃》重在言情;“李监宅”这首重在写景而兼言情。以《杜鹃》原题注,作这首诗的时间正是他经过漂泊流离后暂回江陵与妻、稚子相聚时,“情”的成分增加;又因为作者本来有几分姿质和才情,早年又曾春风得意,后来虽丧家飘泊、诗酒为命,但仍念念不忘旧日情事和王孙贵胄的风流蕴藉,所谓“锦江思好客,黄竹老遗文”(《客居》),故将两者糅合一起而分写两面。

这首诗对仗工整,字句的提炼也有来历出处可查;但同时又将俚俗歌谣融入诗中,“如‘锦城丝管日纷纷’之类”(《新唐书·杜甫传》),更见诗人艺术匠心独到之处。此诗化用前人诗句的地方较多,却能天衣无缝,不露痕迹;比如“且食双鱼美”一句即化用“乐饮过家家”(《孔雀东南飞》)之意,“门阑多喜色”一句也即杜甫江村客居时亲眼所见的情景:“向来门外牵丝客”(《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这也就是所谓“脱胎换骨”(见浦起龙《读杜心解》)和“点铁成金”(见明代谢榛语)的技巧吧。此诗格调高雅而清新明丽,大约与作者当时的情怀有关。古人往往把诗歌艺术上的某些成就推溯到作者生活经历遭遇的原因上去,这种探究的出发点是移情说:人之心思意趣会浸润渗透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言在意外不在事中”,是不完全精确然而意味还比较深长的一类解说。(蓦然)

现代文译文如下:

我心中还有几分旧时贵气的模样,整日的欢歌笑语丝毫不减当初, 你出身富贵仍旧轻财重义, 豪情意兴浓郁. 犹如打开的金孔雀屏风, 华丽中显露出的是你的深厚情谊, 就像锦垫中隐现的芙蓉, 娇艳中含着温馨的情意. 今日美酒佳肴享用着双鲤鱼的鲜美, 谁能品赏这异味的珍馐? 看着你家的门庭喜气洋洋, 你的乘龙快婿近在眼前.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