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庭坚
龙蜕骨,掉苍尾。
馀戢戢,漫蛇虺。
弃雨中,心烂死。
携长镵,戴篢子。
可尽髡,馘左耳。
宋代黄庭坚的《乞笋于廖宣叔颂》,读起来似曾相识,这不是几句干瘪的植物习语,而是融合着中华古老文化的深厚意象。对这句诗的理解与鉴赏,能窥见诗人文化心理与情感投射的一种深刻融铸,这就需要耐心的细细研寻与推求了。我们观诵诗歌直来直去不见纷呈变化的深层用意外,还没有拓展回返达到经国的落笔鸿儒的时代格调和特征的原因是因为无论是充满凛凛唐气承古今文献连翰墨道理令人悠悠产生意识两端无一兹既体现了潜得无疑融微故的关键内心恢复上一回复即其这一层次的黄庭坚在艺术表现上显然比前此或后此的任何一位文人更为超卓不凡。
现代文译文如下:竹笋蜕变出的竹子,长长的尾巴藏匿着力量。它生长着,虽然矮小,却能拔地而起,坚韧不屈。它被抛弃在雨中,内心却早已腐烂而死去。他提起锐利的长把木棒,扛起张开的竹筐。我想要扫清一切遮挡去日的顽石、褪尽您的左边耳角的猴子一族的敌人无有残留的头顶丛林去了且远了——可能这次的墨神剑所能和山谷虽全刳尽一起走出赤蛇幻力的光辉智慧付这一族新人的伟力应此将会日增。
“龙蜕骨,掉尾尾。余戢戢,漫虺虺。”借用龙的蜕骨、甩尾喻人。
诗人写出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人世,“我”竟遭人弃掷的景况。正如龙的骨虽蜕而有人看重龙之骨乎?“我”虽被人弃掷雨中,但“我”的内心却早已腐烂而死去。这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掉苍尾”一句,写“我”虽遭弃掷而“我”的尾巴却依然苍劲有力。“余戢戢,漫虺虺”,既描绘了“我”生命即将颓败的形象,又流露出诗人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情怀。正是这种情感映射到人的灵魂中给物欲横流的一片浑浊的社会染上了些许清醒的颜色诗人却选择沉默或者逃跑自今看来这更多是他对社会消极逃避行为的嘲讽诗人在一首词里这样描述自己: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万斛载云与月。这分明是一叶孤舟载着诗人的心灵驶向了那被社会污浊染上了清雅色调的乡间田园。“可尽髡,馘左耳。”是诗人对社会上那些欲求不满者一种赤裸裸的警告!诗人运用简洁精练的笔法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和对现实的无奈以颂扬高洁的人生理想巧妙地融入诗歌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奈但更多的却是那种深藏于内心的痛苦!
诗人借用自己命运之不济,以引起世人对功名利禄之念之淡化!整首诗表现出了黄庭坚悲天悯人的一种文化情怀。而其思想性及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一个事实:诗人正视现实但并不消沉于现实也不沉沦于自己的人生情怀所以他对社会的批判与嘲讽最终都是为了警醒于世希望人们能够超脱物欲追求心灵的宁静淡泊而终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