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庭坚
文章年少气如虹,肯爱闲曹一秃翁。
弦上深知流水意,鼻端不怯运斤风。
燕堂淡薄无歌舞,鲑菜清贫只韭葱。
惭愧伯鸾留步履,好贤应与孟光同。
和答王世弼
原文欣赏:
黄庭坚
文章年少气如虹,肯爱闲曹一秃翁。 弦上深知流水意,鼻端不怯运斤风。 燕堂淡薄无歌舞,鲑菜清贫只韭葱。 惭愧伯鸾留步履,好贤应与孟光同。
赏析: 诗人在首联称赞对方才华超群,风骨不凡,年纪轻轻而气势如虹,乐意在闲职闲曹里当一头“秃翁”。他显然是把王世弼作为年辈相仿的人来对待的。寥寥数语,写得别具一格,诗人称誉了友人,抒发了自己对其的敬佩之情。赞叹之余,诗人又用辛辣讽刺的笔锋,揭示了世态的炎凉。颔联“弦上深知流水意”之“深知”二字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对句“鼻端不怯运斤风”采用《列子·黄帝》的典故。据载,轮扁斫轮,其技炉火纯青,能用鼻音节度斧子砍木的缓急。诗中以运斤成风、能控制斫轮的节奏,来比喻王世弼在文坛上挥洒自如、妙笔生花的非凡才气。颈联“燕堂淡薄无歌舞”笔锋一转,由赞美王世弼文才超群、风骨不凡,转到抨击朝政腐败、官场污浊。燕堂是当时达官显宦的府第,堂中宴饮,理应有歌有舞有乐。然而诗中却说那里淡泊功名,不讲声色,这当然是反话正说,揭露世态的炎凉。尾联以两个历史人物作比:一个是刘向(伯鸾)让步履艰难的妻子蔡伯喈暂住于山阴贫困地带磨练品格,意为称赞友人有德于友自己而处境更为艰辛;“孟光同”意是颂扬伉俪齐眉 ,白头谐老。联系上一句便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看淡官场的位阶(等级制度下此日亦有降低作宫教层一类风气正越来越消失下来)、沉浮(《韩非子·显学》:“夫弃隐栝之术,解抱薪之议,则劳罢之士任重致远者耶?官轻任小者耶?”),对比屈原和“食糟糠而甘之”的太公(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隐于西羌或魏之陶唐等地;这两位人物的品格是不难分辨的 。这些似乎表达了诗人远淡功名、保持本色的人生态度 。不过联系到作者其他方面的作品和传说来看,这种说法不尽可信。诗人并不抱独善之愿而确有“济世”之意;尽管他在人生道路上坎坷多舛但直到终年一直并未放弃恢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怀抱。从积极的意义来看这种诗句并不完全是颓唐消沉的 。
译文: 您少年时就才华横溢气宇轩昂 , 怎么会嫌弃我这个闲职小官呢? 您深深理解“知音”在琴弦上的意义 , 尽管鼻端有风却一点也不怯场 。 那些富贵人家厅堂里无歌舞升平 , 吃着些清淡的农家蔬菜葱蒜姜。 我的行为使自己愧对您把停留别处留惋惜 , 自赞好贤应该是象孟光丈夫梁鸿同行不曾回避和谴责 .。
前六句表面上漫评友人的刚正与品格(明赞暗刺)疏远庸俗汲黯【赐绢幅】与【三绝】(画、草书、隶书)其意自见也。尾联诗人用刘向、梁鸿、孟光等典故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钦佩之情,并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愿望。全诗格调清新隽永,诗人用典贴切自然,语言简练生动。此诗与作者另一首诗《次韵王炳翁书事下》相比风格迥然不同。《次韵》诗通篇用典对仗工整,此诗则显得平易近人。黄庭坚晚年曾自诩其诗“得法于王摩诘”“一洗人间世上字”“涉趣更纡余。” 在文艺主张上尊骈赋工藻丽形容晚唐顺的同时实有着清晰的从四言质古风倾向:“营奠繁文绘鳞藻之人宫及时哀岁翠陇之家蹊跷攒底认才子辞章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