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孤寂》宋陆游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陆游

《孤寂》原文

晚境诸儿少在傍,书堂孤寂似僧房。

家居不减旅懹恶,夏夜尚如寒漏长。

数著笋齑甘淡薄,半盂麦饭喜丰穰。

愚儒幸自元无事,日课朱黄自作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孤寂

晚景诸儿少在傍,书堂孤寂似僧房。

家居不减旅懹恶,夏夜尚如寒漏长。

数著笋齑甘淡薄,半盂麦饭喜丰穰。

愚儒幸自元无事,日课朱黄自作忙。

译文:

晚年的我,孩子们很少在身边,寂静的书房就像僧人的禅房。

家里的生活条件虽然比不上旅途的艰苦,但孤寂的气氛是一样的。夏天夜里还感觉像寒冷时那样的漫长。

清苦的笋鮓,虽淡而无味,却甘之如饴;麦饭虽然只有一半,却觉得丰收在望。

作为迂腐的儒生,我原来就没有什么大事,一天到晚忙着翻阅书籍,自寻乐趣。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南宋晚年的孤寂生活情景。诗人以诗人的敏感,捕捉住诗人身边环境中最平常的事物——孤寂。在诗人看来,晚景诸儿少在傍、书堂孤寂似僧房,就是生活中的诗意,就是文学中的美。这种孤寂是诗人早年所追求的幽静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多年过去了,已近古稀之年,此种生活仍然令他欣然向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虽好,然而对一位常年漂泊在外,早已无缘享受读书人的美味和爱情的老诗人来说,有书可读、有人给他布置学习任务这就是他所得到的最大享受。对于身边没有儿女相伴、诗人来说,这无异于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诗中描写自己清苦的生活,表现出诗人的自得之情。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娓娓细语中透着诗人的安详和自得。

诗的开头“晚景诸儿少在傍”直接点题,说明诗人在晚年的生活中身边的孩子很少在旁陪伴,无人谈天,于是也就在屋子里读书以消磨这黄昏的时间。“书堂”是指书斋。“孤寂似僧房”不仅将诗人生活中的宁静氛围作了形象的描述,同时也点到了诗歌的题旨。为了渲染晚景的宁静氛围、老年的淡泊人生及孤寂的情感倾向都着上了一层寓意深刻的色调。“笋齑”、“麦饭”是诗人晚年生活中常吃的主要食物。“数著”两句,描绘出诗人晚年生活的俭朴和清淡无味的情趣。诗人用笔轻淡质朴,“甘淡薄”、“喜丰穰”以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不事雕琢,而是一洗矫饰俗气而自得真趣。这首诗写得平易近人,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相比带有清新、淡雅的色彩。在写法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把晚年的心境写得朴实自然、真切清新,体现了诗人的坦然超然、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这种闲适的心境、淡泊的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封建社会中许多文人学士的共同心理。宋代词人张孝祥《偶题》中有“此生自断天休问,落魄江湖载酒行”的诗句也是这种心境的反映。虽然这种生活态度与诗歌创作存在着密切关系,但在诗人的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淡泊明志、雅致清丽的风格。同时陆游这首诗写得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在平淡中抒写真情。诗人在这首诗中写到自己晚年的孤寂生活时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使用娇揉造作的抒情方式,而是以朴实无华、真情流露的口吻娓娓道来使读者从中感到真实可信、亲切感人。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也正是陆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陆游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作品都是以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真挚动人的感情、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体现出清新自然的风貌。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陆游诗歌创作的长期积累和不断探索是分不开的。陆游诗歌创作中的这种风格特点也正是其在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花园中能够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