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陆游
夜宿华严寺,人扶到上方。
唤僧同看画,避佛旋移床。
小雨不成雪,烈风还作霜。
锺残灯渐暗,趺坐默焚香。
现代文译文:
夜晚我宿在华严寺,是友人扶我上了高楼。唤来僧人一同观赏画,避开佛像,我移床别处。小雨下不成雪,大风呼啸又如霜降。寺庙的钟声在夜深中暗淡,灯也逐渐昏暗,我盘腿坐在床榻上默默焚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夜宿华严寺的情景。首联写作者夜宿的地点和上楼的情景。“人扶”二字既照应上文“宿”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寺院之静,同时暗示了作者年事已高。颔联写观赏寺中绘画,寺中绘画虽未明言,但“同看”二字暗示了绘画的精美并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使作者被僧人所扶上楼而发现的美得以分享。颈联写天气变化,由风雪交加而雨雪不至,从侧面表现了绘画的魅力。尾联写夜深人静时,作者仍不放下心来,担心寺庙的灯光是否因灯油已尽而熄灭或是人为的因素使其暗淡熄灭,以便求佛灯保佑。综观全诗,充满了一种朴素温馨的民间气息,浸透着佛家的和谐、超脱感,物我归一。虽不像他许多表现疆域外诗歌山积河横的斗志、浓浓军事意味的豪情,却也道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夜宿华严寺,诗人与僧人、画师为伴,在佛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夜色中的华严寺显得格外宁静、安详。夜宿楼上,“人扶”二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然而寺院之静却使诗人不免心动,于是才有友人的扶助。这一句实际上也为后文写夜宿之久作了铺垫。“唤僧同看画”,表明此行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夜宿,而是要欣赏寺中的绘画艺术。诗人想独自欣赏绘画却又怕破坏了佛家的清净世界,只好以“同看”二字来稍解心头之愿。“避佛”四字颇富禅机,暗示了诗人欲从这生动的画图中发现与佛家有关的事例或警语,以自勉自励。然而,移床避佛并不是他的初衷,夜色深沉,枕石高卧,便又有了几分“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愉悦之感。
夜宿华严寺恐怕不会只有看画这一件事吧?在画师和僧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之后,诗人该告辞了。然而此时窗外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小雨,“小雨不成雪”,虽无飞雪却有风霜之寒。这大概是自然规律使然吧!正如来时那样它依然是这般景象:华严寺下凄凉的客栈——山路还没有修好、出行不便给前来投宿的人带来了不少烦恼。同样告别之时也是这般景象。所以与同行友人聊了一夜并未安眠诗人一夜的经历,为他们的暂时分离而带来的愁苦可想而知。于是他默然地燃起香烟以作慰藉。“香烟袅袅向青天”,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流畅自然;用词准确、贴切;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佛家那种世外桃源的意境以及那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人生遭遇变故时的那种凄楚情感的体味。读罢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