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甫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是杜甫的宴集诗中写景之美、抒情之真、友情之真的一篇。且在精工严整的杜集中,是较为洒脱和较少雕饰的一篇,堪为“万里桥边多酒家”的有益补充。
首句就写清秋美景,高超别致的“秋水”“萧然”“客心”。一泓秋水,清且无底,这是极平常的山水,但杜甫却用“清无底”来表现“秋水”之澄澈,用“萧然”来形容“客心”之宁静。这“萧然”的心境,却不是寻常的超脱,而是诗人特有的“静”中得“得”的欢愉。这欢愉的心情又是通过宴席上宾主二人吟咏唱和、马蹄嘚嘚等细节表达出来的。这种融情于景、以景写情的手法,含蓄而隽永。
二句中的“乘逸兴”是指赴宴的刘、郑二人有高远的兴致,那么,“椽曹”和“鞍马”等字眼就用来形容他们兴致勃勃地骑着马赴会。“到荒林”三字也表现出林广而人稀的特点。这荒郊林里的聚会,既衬托出宴集的雅致,又表现出刘、郑的洒脱和诗人会心的微笑。
颔联是精彩的警句,也是对偶中的佳作。它用“聊璧”和“一金”来形容这次宴会上宾主之间的情谊。“聊璧”典出《左传》,此处用作动词,表示刘、郑二人赏赐了作者一块玉壁。“华筵”指盛宴,“直一金”表示价值连城。两句诗字面整齐,音调和谐,且用典贴切,语意新奇,体现了杜诗的这些特点。
尾联中的“晚来横吹好”承上而来,即指这次宴集的尾声是一曲横吹乐,又与宴集的地点有关。而“泓下亦龙吟”则是以“泓下”和“龙吟”进一步描写这次的横吹乐声响遏行云和赞许吹笛人技巧之高超了。“泓下”,也是引用古代吕梁歧山的山下水泉深逾一丈的形象。“龙吟”是用扬马嘶仗中之物的故事;合言之则都有雄厉、铿锵的意思,正是呼应诗一开头便提到的水之清澈——“清无底”,也能振动起沉寂之心,别具境界情调。“横吹好”,“亦龙吟”,仍紧扣澄澈明丽的石门秋景而设语。因此在这一切当中都透露出了主人很潇洒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但亦透露出诗人因友人能理解自己的人生态度而感到欣慰。
这首诗以清秋为背景,通过描写刘、郑二人的洒脱和诗人的欢愉心情,表现了友情的纯真美好和杜甫的淡泊心境。全诗语言精炼优美,情景交融,令人赞叹不已。
希望以上赏析符合您的要求。
现代文译文如下:
秋天湖水清澈无底,这份宁静让客人的心情也变得平静下来。掾曹们乘着高远的兴致前来参加宴会,马匹健壮地抵达了那片荒芜的树林。能吏遇到聊璧这样的赏赐,说明郑瑕邱的盛情款待价值连城。晚上横吹乐曲非常好听,就如同水下的龙在吟唱。这场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