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黄河二首》唐杜甫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杜甫

《黄河二首》原文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现代文赏析、翻译

当然可以,我会对杜甫的这首《黄河二首》进行现代文翻译以及个人原创的赏析。我会按照首联、颔联、尾联的结构来阐述我的观点。

在狂风的鼓吹下,黄河北岸的海西军威名赫赫。军队中的铁骑早已蠢蠢欲动,只待一声鼓响,便会齐声鸣金,这声音响彻天下。这不仅是军队的雄壮,更是国家强大的象征。

颔联描绘了更为生动的画面,铁甲战马长鸣不止,那阵仗浩浩荡荡,仿佛数也数不清。而那些胡人的高鼻梁,如同成群结队的蚂蚁,呈现出一幅壮观的异族图景。这既展现了唐军的勇猛无畏,也反映了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回首尾联,那里写出了杜甫深深的忧虑:黄河西岸是我大唐的领土,百姓的温饱却成问题,家中无粮可供给。他呼吁人民尊戴君王,渴望能够一同驱除战乱,统一车书,摒弃金玉财富,追求真正的富强。这是杜甫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也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和担当。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他用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信念。他并没有直接评论战局或朝廷,但他通过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传递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道德力量和文化责任。

现代译文则是更加直白的语言对原文进行解读:海西军铁甲如林,鼙鼓声震天响地鸣,中华雄师待机而动,定让胡人高鼻惊叹不已。黄河西岸是我大唐之地,百姓们急需粮食填充腹地。我愿带领大家拥戴君王,一同追求统一车书,抛弃金玉财富,追求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公正。

以上就是我对于杜甫《黄河二首》的原创赏析和现代文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