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高适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云亭宴饮中的宦游之思——诗人<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解析》
这首应制诗展现了诗人作为边塞诗人独特的宴饮书写。诗歌以"得雷字"为韵,却巧妙地将雷霆之势化为"轻雷"细雨,暗示着诗人内心激荡却不得不克制的复杂情绪。
诗中"人幽宜眺听"四句,通过视听感官的铺陈,构建出一个纵目远眺的立体空间。亭台作为视觉焦点,将诗人的目光引向更远的关山,而"知愁"与"忆梦"的并置,则暗示着眼前美景与内心愁绪的矛盾交织。"殊语默"的自我解嘲,透露出诗人作为陪客的微妙心理,这种谦逊姿态恰恰反衬出他内心未言的抱负。
艺术手法上,"连唱波澜动"到"残雨拥轻雷"的转折尤为精妙。诗人将宴饮的声浪与自然界的波澜相呼应,又突然转入新秋远树、残雨轻雷的静谧画面。檐外长天与尊前独鸟的对比,构成宏阔与孤微的双重意境,既是眼前景,更是心中境。
结尾"河汉徒相望"的浩叹,将个人的宦游之思升华为对人生际遇的普遍思考。全诗在应制诗的框架内,注入了边塞诗人特有的苍茫气韵,展现出诗人诗歌"雄浑中见细腻"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