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塞下曲》唐高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高适

《塞下曲》原文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现代文赏析、翻译

《塞下曲》现代文译文:

跨上如浮云般飘逸的骏马, 我潇洒地投身军旅生涯。 既承蒙天子震怒的感召, 又依仗将军威武的雄风。 万面战鼓如雷鸣震大地, 千杆旌旗似烈火卷狂风。 日光凝驻在寒霜般的戈矛上, 月色高悬于雕饰精美的弓弦。 青海湖畔战云密布层层叠, 黑山脚下兵戈之气直冲霄。 激战正酣时太白星高悬, 战事平息后敌旌尽扫空。 驰骋万里何曾顾惜生死, 只为有朝一日建立功勋。 画像高悬在麒麟阁上, 入朝觐见于明光殿中。 我放声笑问那些文士们: "死读一经怎能穷尽人生? 古人若不明白这个道理, 往往只能终老于书斋中。"

赏析:

这首《塞下曲》展现了诗人作为边塞诗人的豪迈气概,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从军报国的壮怀:

一、出征之志(1-4句) 以"浮云骏"的飘逸意象开篇,"翩翩"二字尽显从容气度。诗人将个人抱负与"天子怒"、"将军雄"的国家意志相融合,展现盛唐文人投笔从戎的典型心态。

二、战场雄姿(5-12句) 用"雷殷地"、"火生风"的夸张比喻,构建出雷霆万钧的战争图景。"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二句,将日月星辰与兵器并置,赋予战争以天地壮观的审美意境。青海、黑山的地名实写,强化了边塞特色。

三、功成之傲(13-20句) "不惜死"与"得成功"的强烈对比,凸显军人价值观。麒麟阁、明光宫的典故,寄托了封侯拜相的终极理想。结尾以"大笑"的狂傲姿态,批判皓首穷经的迂腐,彰显盛唐尚武精神。

全诗在艺术上: 1. 时空处理极具张力,将瞬息战场与永恒功名熔铸一体 2. 意象群雄浑壮阔,鼓旗戈弓构成金属质感的视觉交响 3. 节奏如战鼓般铿锵,三字句与七字句交错产生行进感

这种金戈铁马与书生豪气交融的特质,正是诗人边塞诗"气骨凛然"的典型体现,也是盛唐"功名只向马上取"时代精神的诗意呈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