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塞下曲(贺兰作)》唐高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高适

《塞下曲(贺兰作)》原文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

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现代文赏析、翻译

《塞下曲(贺兰作)》现代文译文:

你可曾见那芬芳的树枝? 春花凋零后,蜂儿不再流连。 你可曾见那梁间的旧巢泥? 秋风乍起时,燕子早已飞远。

远征的儿郎在沙场征战, 闺中的佳人独守空房。 孤枕难眠本已泪湿罗裳, 偏又听见夜鸟声声啼断人肠。

赏析:

诗人这首《塞下曲》以边塞诗特有的苍凉笔触,描绘了战争背景下征人与思妇的双重苦痛。

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了"君不见"的反复呼告手法,通过"春花"与"秋风"、"蜂不窥"与"燕不栖"的意象对比,构建出时空流转的意境。后四句由景入情,以"荡子"与"蛾眉"的对称描写,形成征戍与闺怨的强烈反差。

情感表达上,诗歌以物喻人,借自然界的变迁暗示人间离别之苦。"独宿"二句层层递进,从"自然下泪"到"鸟夜啼"的听觉刺激,将孤独感推向极致。夜鸟的啼鸣既是实景描写,更是思妇内心悲鸣的外化。

历史背景方面,此诗作于贺兰山时期,反映了盛唐边塞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创伤。诗人以战士与思妇的双重视角,超越了单纯歌颂功业的边塞诗传统,展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悲歌。末句"鸟夜啼"的意象,后来成为表达离愁的经典文学符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