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寒夜独望:诗人笔下的孤绝与超然》
现代文译文: 天津桥下河水初凝薄冰, 洛阳道上行人踪迹已绝。 榆柳凋零楼阁空寂无声, 明月清辉直照嵩山积雪。
赏析: 这首《洛桥晚望》以四组意象构建出一个清冷孤绝的寒夜世界。诗人用"冰初结"的微妙时刻,捕捉到冬季最脆弱的临界点,河面将凝未凝之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敏感。"人行绝"三字不仅写实,更暗含诗人独步世外的疏离感。
中唐时期的洛阳城,在安史之乱后已不复盛唐气象。诗中"榆柳萧疏"的衰飒景象,恰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写照。诗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氛围完美融合,在"楼阁闲"的静观中,寄托着对繁华逝去的淡淡哀愁。
最妙在结句"月明直见嵩山雪",诗人突然将视线从近处萧条转向远方皎洁。这一"直见"的视觉跳跃,不仅打破了前三句的压抑氛围,更在空间上创造出由尘世向超然的升华。嵩山积雪在月光映照下,成为永恒纯净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在困顿中对精神高度的向往。
诗人此诗,以严整的仄起仄收七绝格律,承载着由冷寂到澄明的精神历程。二十八字间,完成了一次从人间孤绝到天地澄澈的心灵超越,展现出中唐诗人特有的清峻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