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程俱
一星熠熠初尚微,俄顷满天如灼龟。
溪流黯黮四山黑,怒芒当空唯太白。
举头仰书天漫漫,飞星纵横绝河汉。
新月未高不可见,终夜起坐发三叹。
桐庐道中书事
程俱
一星熠熠初尚微,俄顷满天如灼龟。
溪流黯黮四山黑,怒芒当空唯太白。
仰天长叹未得终,飞星瞬息度河汉。
千里江山今始回,万家忧苦待春和。
再行夜半桐庐道,村店逢人语声好。
孤灯如豆雨未已,小立荒寒野狐桥。
诗的前半部分是对桐庐夜色的描绘。桐庐道上,一星一星地闪着微光,连天都是阴沉灰黑,茫然漫无边际。黑暗中间,突然出现一道强烈的光芒,天上只有金星在闪烁。“黯黮”,原为形容昏黑不明,此处是用来状写四山的深邃、寂静;但这股严厉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紧接着,“飞星”句引起了美丽的变化:抬起头来仰看天空,深蓝的天空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灰白色。使人想:“三尺”残垣外当有几点新月在等待着,或者有曙光在地平线后方等待着。“新月未高不可见”,说是“未高”,也许是来得太低,朦朦胧胧的一点;等到它完全升起,的确“高可见了”,倒反觉得仍不免有一点单调。“终夜起坐发三叹”,三叹甚么原因,却并不说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第一部分把桐庐道上夜色的特点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诗的后半部分又从天上转到人间,从夜色转到晨光,写出了诗人在黎明前的所见、所感、所思。前两句是预想经过一场暴雨之后清晨的景色,雨水还没有停息,“村店逢人语声好”,说“未曙”;也许是刚才那场雨太大了些吧?这富有江南景色特色的一幕夜景、人物的情态连同语声,一同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心坎上。“孤灯如豆雨未已”,可说是天上还未大亮,地上却已经下起了毛毛细细的细雨。“小立荒寒野狐桥”,就在这个时候,诗人站住了脚步,他的心事不可名状。前面所有的那些景致都围绕着这个“叹”字,都表现这个“叹”字;最后把“叹”的原因总括出来:他想到了万家忧苦在盼望春天的到来。这场雨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才会住?人们盼望的春天不知是否已经来临?盼望的心情太迫切了,以至于幻梦似的看到“新月未高不可见”的天边出现了一线“春和”。这个结尾不但使全诗弥漫着一种诗人的深切同情和对于人民的热爱,而且更增加了一般诗的意义——一首好的抒情诗,往往可以没有叙事的内容,却一定不能不带有诗人真挚的情感和热切的希望。
全诗的重点是在前半部分。这些句子不仅把桐庐道上夜色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而且从这夜色中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于那里的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于那里的自然景色、对于那种环境气氛的敏锐的感觉;对于作者所要写的对象那样注意,“一星熠熠初尚微”的时候就开始观察,“俄顷”之间就捕捉住特点,“溪流黯黮四山黑”的特点和气氛便又唤起了他的热爱之情,“仰天长叹未得终”的时候,便进一步挖掘出对象所具有的更深一层的特点。作者在这里所要写的虽然是自己的眼前所看到的和所感到的,但他是把这一切放在诗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中去表现。所以,这些写景、抒情的句子虽然很简短、朴素,却很能显示桐庐道上夜色的气氛、形象和特点。诗的语言是洗炼、明净的,没有一点含糊的地方;节奏也轻快而有力。这些都符合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的要求。
现代译文:
夜色中一点微光刚刚闪烁,一会儿满天星斗光芒四射。
溪水深深山色一片昏暗,只有太白星光芒照亮天宇。
仰头仰望长天无边无际,流星划空纵横驰骋。
新月还没有升到很高看得见,整夜坐着长叹不已心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