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顾太清
青天皓月悬明珠,中涵松影千万株。
森森林立无边隅,幽阴如闻天籁呼。
浓皴淡染谁所濡,粗枝密叶参天铺。
其质滑腻美且都,文登大理人所谀。
贵来方与凡石殊,天开画本应难模。
微云一抹如有无,远山掩映疑蓬壶。
其中应结仙人庐,世间日月自征徂。
惟此松能常不枯,可谓寿矣天地俱。
儿之所好能不愚,毡包载归以献吾。
自勺清泉涤泥涂,天生灵物岂容污。
斫木为架覆以幠,相对不忍离须臾。
恨不将身入画图,片石珍重抵琼瑜。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万松涵月歌》这首诗进行的分析:
“青天皓月悬明珠,中涵松影千万株”,两句总述松树的特点,说明月亮就像一颗明珠,悬挂在万松之上,而且这松影如林,是数以万计的。此句给人以辽阔深远的意境美感。“森森林立无边隅,幽阴如闻天籁呼”,此句通过“无边隅”表达出松树的数量之多,连角落里也满是松树。而“幽阴”一词则描绘出一种静谧、幽深的环境,使人仿佛能听到天籁之音。“浓皴淡染谁所濡,粗枝密叶参天铺”,这两句描绘了松树的形态,说明它的枝叶浓密,仿佛被谁用水墨渲染过一般。接着又描绘了松树的枝叶参天铺展的壮观景象。“其质滑腻美且都,文登大理人所谀”,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松树的特点,说明它的质地滑腻、美丽,被人赞美。这里用“大理人”来比喻那些赞美松树的人。“贵来方与凡石殊,天开画本应难模”,这两句说明松树的价值与普通石头不同,它就像一幅天然的画本一样难以模仿。“微云一抹如有无,远山掩映疑蓬壶”,此句描绘出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感,让人感觉月亮周围有一抹微云,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是在蓬莱仙境一般。“其中应结仙人庐,世间日月自征徂”,此句描绘出松树内部应该是一个仙人的居所,而世间的时光仍在流逝。“惟此松能常不枯,可谓寿矣天地”,这两句说明松树能够永保生机,可以说它与天地同寿。“儿之所好能不愚,毡包载归以献吾”,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小孩喜欢松树并想把松树带回家的情景。“自勺清泉涤泥涂,天生灵物岂容污”,此句说明要用清泉洗净松树的污垢,表达了对松树的珍视。“斫木为架覆以幠,相对不忍离须臾”,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与松树相对而坐不忍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恨不将身入画图,片石珍重抵琼瑜。”此句再次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和珍视之情。
译文:
明亮的月亮像一颗明珠悬挂于万棵松树之上,这千万棵松树影印在青天上,形成如林的松影。这松林密集如森林一般无边无际,在幽暗的环境中仿佛能听到天籁之音。这松树的形态浓密如画,被谁用水墨渲染过一般。它的枝叶粗壮密集,参天铺展开来。它的质地滑腻美丽,被人赞美。虽然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它被赋予了生命和价值,就像一幅天然的画本一样难以模仿。朦胧的月光下,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如同在蓬莱仙境一般。内部应该是一个仙人居所的样子。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中流逝,但唯有这松树能永保生机,可以说它与天地同寿。一个小孩喜欢这样的景色并想把这样的景色带回家。用清泉洗净这松树的污垢后,我们发现它是一块无比珍贵的石头。我们用席子把它包起来带回家中珍藏。我们坐在它旁边不忍离去,感叹这样的景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见。真希望能化作画中人永生永世守护着这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