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奉天殿早朝(二首)》明杨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杨基

《奉天殿早朝(二首)》原文

锦裆绣帽列金挝,玉节龙旂拱翠华。

甘露欺霜凝紫液,卿云如盖结丹霞。

莺声近隔宫中柳,骏骑遥穿仗外花。

圣主直教恩泽遍,香罗先到小臣家。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奉天殿早朝(二首)》赏析

这是诗人亲身经历了万历怠政之后,感受敏锐而迅速地在诗词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恢复。如果说宋人的早朝诗主要是表现对皇帝的忠贞,那么明人的早朝诗就增加了爱国的成分。

首句写早朝前文武官员们的装束和排列顺序。锦裆绣帽,指短打扮的武官。金挝原指金属的棒槌,这里指饰金的打更棒。因明制,五城兵马司等掌管夜间打更警戒,也常在城内列队演练仪仗。古时禁卫军队列整齐有序,故常常以锦裆绣帽的金挝(打更棒)等严阵以待的形象来形容。“列金挝”就表现了他们的装束。“玉节龙旂拱翠华”一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述群臣列队的情形。“玉节”是皇帝出巡的仪仗之一,“龙旂”画着龙形的旗帜。“拱”有环绕迎合意。用“拱”“仪”字直接刻画侍从臣僚在排列位置上的森严和整齐,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般的荣耀。“甘露欺霜凝紫液”一句继续描写朝会时隆重的场面。“甘露”“霜”原指露霜的美称,这里借以象征皇帝的恩泽。“凝紫液”在这里用来形容皇帝御酒赐宴的凝重气氛。

“卿云如盖结丹霞”一句中“卿云”是瑞云,祥云。“结丹霞”形容彩云聚合,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景象。此句与“玉节龙旂拱翠华”、“锦裆绣帽”、“甘露欺霜凝紫液”、“金钟百链”,“归佩群龙”“一掬海天秋月净淮流”,这一类御宇春秋来形容统治者华贵非凡句相比更进一步贴近生活底层关心人民疾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杨基以状元出身来写诗,比一般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社会下层,故在他的诗中歌颂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和表现他们疾苦的诗比较多些。

“莺声近隔宫中柳”,是诗人所见早朝时宫中的景象。“隔”字把初春树枝嫩叶新,莺鸟在柳枝间婉转啼鸣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这里以莺声反衬早朝时的静谧。静谧中蕴含着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骏骑遥穿仗外花”,在这里,“仗外”当指京城郊野的花朵而言。笔墨从早朝前列队行列之后逐渐扩散开来的环境中转来,出之以映带之笔为诗文增添一种天真自然的色彩。因而比较通俗易懂易于感人。是人人目所共睹易于身受的艺术形象带有舒缓沉着的音律和构成对偶等整饬的形式便逐渐产生了更深刻的含义和更强的艺术效果。从前面六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社会环境早朝和统治阶级生活已有不少描述。尾联就“恩泽遍”三字展开作结。“圣主直教恩泽遍,香罗先到小臣家。”突出皇恩浩荡对一个平民百姓的影响,从而以情不自禁的赞叹作出结。杨基早年家境贫寒“负薪拾樵,致温饱不易”,但他不以贫贱为陋。对于封建社会中的“圣明之世”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向往,因而在思想上深深地受到儒家用世之学影响是一个典型儒生。《秋日杂诗(三首)》“处世随天分”,“勉俗定非余事”一类题作“冬日怀友”“庚子二月杂书苦热”等等题目反映了他在命运面前善于积极进取豁达、豪迈的态度及其进步人生观因而一生很少顺境很少醉心权位个人功名不在萦心之意间结撰之牢笼充斥在通篇高妙并娴熟众多修辞技艺之中的珠圆玉润意境特别令人欣羡而又实际感人。“圣主直教恩泽遍”一句既是全诗的总结又是对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鼓舞与鞭策更是诗人一生坎坷曲折的写照和慰藉。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