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杨基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原文如下: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这首诗描绘了山西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欢乐的春日活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黄鹂、垂杨、便面、春水、障泥、踏歌、旋舞等富有象征色彩的事物,构建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春天画面,以表达他对山西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真挚怀念。
下面,我们就一起对这首诗进行一下详细的赏析。首联“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点明了时节——花时(春日),形容此时无处不黄鹂,黄鹂偏又偏爱在垂杨枝头啼叫。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日山西的美丽景色。垂杨在春天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黄鹂在垂杨上啼叫,更增添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而“无处不”和“偏到”这两个词,又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春天美景的深深眷恋。
颔联“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进一步描绘了山西春天的景象。人们站在晚风中携带便面(一种纸制扇),马儿靠近春水怜惜障泥(马蹄上的防尘泥)。这一联通过描绘人们春日的各种活动和神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带给人的惬意和温馨。这一联句与首联紧密相接,既有诗歌形式的美感,也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令特点。
接下来两联:“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春日的快乐活动,有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踏歌、旋舞这些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山西人民淳朴、热情的赞美之情。最后一联“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诗人由眼前的春日景象联想到故乡的山间小路和曾经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紫苔侵遍十年题”也暗示了诗人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愈发浓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西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欢乐的春日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真挚怀念。诗中无论是景物描绘还是情感抒发,都显得真挚自然、情景交融,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不禁为山西人民的淳朴、热情和美好生活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