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别曾学士》宋陆游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陆游

《别曾学士》原文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繇缘。忽闻高轩过,驩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道若九达衢,小智妄凿穿。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骑气动原隰,霜日明山川。匏系不得从,瞻望抱悁悁。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贱贫未即死,闻道期华颠。他时得公心,敢不知所传。

现代文赏析、翻译

《别曾学士》现代文译文:

幼年时就听闻先生的大名, 以为您生活在千年前的圣贤时代。 稍长后诵读您的文章, 常将之与韩愈杜甫的作品并置案头。 夜里常常梦见先生, 清辉如明月悬在夜空, 醒来独坐连声叹息, 苦于无缘与您相见。

忽闻先生车驾经过, 欢喜得忘记吃饭睡觉, 揣着诗书拜谒在车辕下, 这份仰慕之心暗自珍重。 大道如九衢通达四方, 我这浅薄智慧妄加穿凿。 只盼能瞻仰先生德容, 或许能治愈我的冥顽不灵。

先生不嫌我狂放粗疏, 屈尊与我亲切交谈。 您的气度震动原野, 如霜天朗日照彻山川。 我如系着的葫芦不能随行, 只能怅然遥望心怀忧思。 古人画石需十日之功, 刻楮叶要费三年光阴。 我虽贫贱尚未死去, 求道之心直到白发苍颜。 若他日能得先生真传, 怎敢不将圣道永世承继?

赏析:

这首赠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前辈文人的极致崇敬,其情感发展脉络清晰可辨:

1. 时间维度上,从"儿时闻名"到"稍长诵文",再到"忽闻过访",最后至"他日传承",构成完整的崇敬历程。

2. 情感递进上,由遥想、梦寐到亲见,再到离别怅惘,最终升华为传承之志,层层推进。

3. 艺术手法上,运用多重比喻:将曾学士比作"天上明月",德行如"霜日明山川",自比"匏系"表达身不由己。更用"画石十日""刻楮三年"的典故,表明求道之艰。

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道若九达衢"的哲学思考,既表达对学问的敬畏,又暗含对正统之道的坚守,这在诗人其他诗作中也有呼应。

5. 尾联"闻道期华颠"的誓言,与诗人晚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一脉相承,展现了其终身求道的人格特质。

这首诗超越了普通赠别诗的范畴,实为宋代士人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体现了诗人对文化道统的深切认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