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端
名卿步月正淹留,上客裁诗怨别游。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婵娟更称凭高望,皎洁能传自古愁。
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李端在月下徘徊,心中的愁绪也因此变得深沉起来。这时,他看到了美丽的月亮,于是他开始想象月亮的美妙,他开始构思诗歌,想要把这份美妙留住。
月亮在他心中幻化成为了一位美人——班姬手中的团扇,古色古香;更又带着几分凄凉的仙女之气——她代表的即是独倚庾楼的庾信,是对诗人生不逢时情感的贴切暗喻。对于迁谪他乡的李端,前者含有睹物思人之感;而后者不仅映照了李白为宋玉之题的咏叹,而且还抒发了诗人本有的沦落他乡的感慨。此刻月亮近在咫尺,却远远离开,照映的是四周而偏偏遗弃了我,作者强烈的怀才不遇之情可见。作者这种深情且苦闷的心情借助通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手入怀中皆不见”,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由形而感神,进一步凸现诗人李端孤寂、愁苦的心态。月亮那么圆满明亮,但在诗人的眼中竟是一无所有,可望不可即。然而班姬如可作知音?分明寄寓了旷世的悲怆!从技巧上讲,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月光变成一种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东西,从中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诗人在这里用“婵娟”,用“皎洁”来形容月亮,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婵娟”和“皎洁”又让诗人想到自己对于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在诗人的描绘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在其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译文:
你在中书省值班面对明月正陶醉,我的客人裁诗倾诉离别愁。
圆月宛如班姬团扇渐渐露出来,清光又如庾亮楼上洒悠悠。
更称登楼远望姿态多婀娜,皎洁能引发自古离愁情难酬。
满手清辉入怀都寻觅不见,如此美好曲子酬唱实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