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现代文译文】 雨后溪水漫过堤岸与岸齐平, 我悠闲地看着村童欢庆晚晴。 骑着竹马踉跄冲过泥泞水洼, 纸鸢在风中跋扈地呼啸争鸣。 冬日短暂跟随儒生读书识字, 农忙时仍随父辈下地耕耘。 粗通文字已够应付官府赋役, 何必辛苦追逐公卿富贵功名。
【原创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了诗人晚年归隐田园时的生活观察与人生感悟。全诗以"观"为眼,通过三个层次展开:
首联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雨后溪景,"掠堤平"三字既写实又传神,暗示诗人超然物外的观察视角。"闲看"二字奠定全篇疏淡基调。
颔联工笔描绘童趣:前句写竹马戏水,"踉蹡"二字活现孩童憨态;后句写纸鸢争风,"跋扈"拟人手法新颖,风鸢相激之声如在耳畔。一动一静间,尽显乡野生机。
颈联笔锋转写农家教育实况:冬学春耕的循环,既见耕读传家的传统,又暗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暂就""还从"的转折,揭示农家子弟的真实生存状态。
尾联直抒胸臆,堪称全诗警策。"粗堪"与"不须"形成强烈对比,既是对农家务实态度的赞许,更是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彻悟。末句看似劝诫村童,实为自我宽解,体现诗人晚年"看破功名"的思想境界。
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白描中见匠心。诗人将自我生命体验融入乡村图景,在童趣农耕的描写中,完成对仕途价值的解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