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其诗词创作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精神。他以白话入诗打破格律束缚,《教我如何不想她》等作品开创了现代抒情诗新范式,将口语韵律与古典意境完美融合。在诗歌理论方面,他提出的'作诗如说话'主张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平民化转向,其对方言民歌的采录研究为现代诗注入了鲜活的地方性元素。虽因英年早逝创作量有限,但其在音韵学实验、诗歌大众化方面的探索,深刻影响了何其芳、卞之琳等后辈诗人,堪称连接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重要桥梁。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语言学家。早年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胡适、鲁迅等共同倡导白话文运动。其诗歌语言清新自然,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以真挚情感和口语化表达广为流传。在语言学领域,他首创汉字声调测定仪器,对汉语音韵学研究贡献卓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赴内蒙古考察方言时染病去世,年仅43岁。诗人以诗人与学者的双重身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语言学家。早年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倡导白话文运动,与胡适、鲁迅等共同推动新文化发展。其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开创现代白话抒情诗先河,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学领域首创汉字声调实验研究,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34年赴内蒙古考察方言时染病去世,年仅43岁。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诗人在诗歌革新与语言研究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
刘半农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先驱,其代表作包括《教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一个小农家的暮》等。他的作品以白话入诗,语言质朴自然,开创了新诗口语化的先河。在艺术风格上,他善于捕捉生活细节,通过平实的意象展现深刻的社会关怀,如《相隔一层纸》以贫富对比揭示社会不公。同时注重音韵节奏的探索,将民歌元素融入现代诗歌创作,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兼具抒情性与音乐美。其诗歌既有对底层民众的人文观照,又饱含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体现了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