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渔阳曲》现代闻一多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现代] 闻一多

《渔阳曲》原文

白日底光芒照射着朱梦,

丹墀上默跪看双双的桐影。

宴饮的宾客坐满了西厢,

高堂上虎踞着他们的主人,

高宣上虎踞着威严的主人。

丁东,丁东,

沉默弥漫了堂中,

又一个鼓手,

在堂前奏弄,

这鼓声与众不同。

丁东,丁东,

听!你可听得懂?

听!你可听得懂?

银琖玉碟——尝不遍燕脯龙肝,

鸬鹚杓子泻着美酒如泉,

杯盘的交响闹成铿锵一片,

笑容堆皱在主人底满脸——

啊,笑容堆皱了主人底满脸。

丁东,丁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它清如鹤泪,

它细似吟蛩,

这鼓声与众不同。

丁东,丁东,

听!你可听得懂?

听!你可听得懂?

你看这鼓手他不象是凡夫,

他儒冠儒服,定然腹有诗书,

他宜乎调度着更幽雅的音乐,

粗笨的鼓捶不是他的工具,

这双鼓捶不是这手中的工具!

丁东,丁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象寒泉注淌,

象雨打梧桐;

这鼓声与众不同。

丁东,丁东,

听!你可听得懂?

听!你可听得懂?

你看他在庭前绕着一道长弧线,

然后徐徐地步上了阶梯,

一步一声鼓,越打越酣然——

啊,声声的垒鼓,越打越酣然。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陡然成急切,

忽又变成沉雄;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不同,与众不同,

不同,与众不同。

坎坎的鼓声震动了屋宇,

他走上了高堂,便张目四顾,

他看见满堂缩瑟的猪羊,

当中是一只磨牙的老虎。

他偏要撩一撩这只老虎。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这不是颂德,

也不是歌功;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不同,与众不同!

不同,与众不同!

他大步地跨向主人底席旁,

却被一个班吏匆忙地阻挡;

“无礼的奴才!”这班吏吼道,

“你怎么不穿上号衣,就往前瞎闯?

你没有穿号衣,就往这儿瞎闯?”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分明是咒诅,

显然是嘲弄;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听!你可听得懂?

听!你可听得懂?

他领过了号衣,靠近栏杆,

次第的脱了皂帽,解了青衫,

忽地满堂的目珠都不敢直视,

仿佛看见猛烈的光芒一般,

仿佛他身上射出金光一般。

叮东,叮东,

这鼓手与众不同;

他赤身露体,

他声色不动,

这鼓手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真个与众不同!

真个与众不同!

满堂是恐怖,满堂是惊讶,

满堂寂寞——日影在石栏杆下;

飞走了翩翩一只穿花蝶,

洒落了疏疏几点木犀花,

庭中洒下了几点木犀花。

叮东, 叮东,

这鼓手与众不同——

莫不是酒醉?

莫不是癫疯?

这鼓手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定当与众不同!

定当与众不同!

苍黄的号挂露出一只赤臂,

头颅上高架着一顶银盔——

他如今换上了全副装束,

如今他才是一个知礼的奴才,

如今他才是一个知礼的奴才。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象狂涛打岸,

象霹雳腾空;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不同,与众不同!

不同,与众不同!

他在主人的席前左右徘徊,

鼓声愈渐激昂,越加慷慨,

主人停了玉杯,住丁象箸,

主人的面色早已变作死灰,

啊,主人的面色为何变作灭灰?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擂得你胆寒。

挝得你发耸;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不同,与众不同!

不同,与众不同!

猖狂的鼓声在庭中嘶吼,

主人的羞恼哽塞咽喉,

主人将唤起威风,呕出怒火,

谁知又一阵鼓声扑上心头,

把他的怒火扑灭在心头。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象鱼龙走峡,

象兵甲交锋;

这鼓声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不同,与众不同!

不同,与众不同!

堂下的鼓声忽地笑个不止,

堂上的主人只是坐着发痴;

洋洋的笑声洒落在四筵,

鼓声笑破了奸雄的胆子一

鼓声又笑破了主人的胆子!

叮东,叮东,

这鼓声与众不同——

席上的主人,

一动也不动;

这鼓手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定当与众不同!

定当与众不同!

白日的残辉绕过了雕楹,

丹墀上没有了双双的桐影。

无聊的宾客坐满了西厢,

高堂上呆坐着他们的主人,

高堂上坐着丧气的主人。

叮东,叮东,

这鼓手与众不同——

惩斥了国贼,

庭辱了枭雄,

这鼓手与众不同。

叮东,叮东,

真个与众不同!

真个与众不同!

原载1925年3月10日《小说月报》第16卷第3号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渔阳曲》现代文赏析与艺术解码

诗人先生1925年创作的《渔阳曲》是一部以鼓声为武器的战斗诗篇。全诗通过"丁东"的鼓声节奏,构建起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对决,在看似宴饮场景的铺陈中,完成对权贵的审判与灵魂的拷问。

【意象解构】 1. 空间对峙:诗歌构建"高堂-庭前"的垂直空间,主人"虎踞"与鼓手"徐步"形成权力关系的动态颠覆。丹墀桐影的消失暗示旧秩序的瓦解。

2. 声音革命:鼓声经历"鹤泪-吟蛩-狂涛-霹雳"的声学演变,最终化作"笑声",完成从艺术表达到处刑武器的质变。每段"与众不同"的重复形成审判式的韵律。

3. 身体政治:鼓手"解青衫-露赤臂-着银盔"的着装变化,展现从文人到战士的身份转换,其"金光"般的身体意象构成对满堂"猪羊"的精神净化。

【象征体系】 - "磨牙的老虎":被祛魅的暴力权威 - "木犀花":被震落的虚伪装饰 - "穿花蝶":仓皇逃离的帮闲文人 - "号衣":制度性压迫的具象化

【现代性启示】 1. 声音暴力学:鼓声作为"非暴力抵抗"的早期文学呈现,比甘地的"食盐进军"早五年预示了艺术武器的可能性。

2. 去魅仪式:通过"笑破胆子"的荒诞结局,解构了权力威严的神话,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异曲同工。

3. 身体诗学:赤身露体作为终极反抗姿态,预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赤裸生命"政治学。

【译文呈现】 阳光斜照朱红门廊, 石阶桐影默然成双。 西厢挤满谄笑的客, 高座蹲着食肉的主—— 威严的,食肉的主。 丁东,丁东, 寂静突然裂开缝, 庭前鼓手敲响—— 这鼓点不同寻常。 (重复的"听懂"质问实为对读者的良知唤醒)

银盏玉碟盛不尽珍馐, 鸬鹚勺倾泻酒瀑。 杯盘叮当奏响阿谀曲, 主人脸上堆起笑褶皱—— 啊,笑里藏刀的主人。 丁东,丁东, 鼓声忽作鹤唳哀, 又变蟋蟀低吟唱。 (以自然之声反衬人间之浊)

鼓手绕庭画弧光, 拾级而上步步铿锵。 鼓点渐密如急雨, 突然化作沉雷响—— 啊,惊雷炸裂画堂。 (空间移动暗示力量攀升)

当他直视座上虎, 满堂羔羊尽瑟缩。 偏要撩拨这猛兽—— 丁东!鼓点化作投枪。 ("撩虎须"行为完成反抗宣言)

班吏吼叫"穿号衣!" 他披上枷锁反更熠熠。 当众解衣现真身, 金光灼伤众目睽—— 丁东!赤裸才是战衣。 (服饰仪式成为去枷锁过程)

最终鼓声变大笑, 震碎奸雄胆气消。 夕阳掠过空雕柱, 只剩丧家犬哀嚎—— 丁东!历史终将宣判。 (笑声作为终极审判)

这部作品超越了传统"讽喻诗"的范畴,创造性地将声音、空间、身体纳入诗歌抵抗体系。其重复修辞产生的咒语效应,与鼓点节奏形成通感体验,使读者在听觉想象中完成精神洗礼。诗人先生在此预言了二十世纪对抗性艺术的核心要义——美,必须成为刺向黑暗的标枪。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