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念奴娇·赠夏成玉》宋辛弃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赠夏成玉》原文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现代文赏析、翻译

《灵台一点照千秋——诗人<念奴娇·赠夏成玉>新解》

这首赠友之作展现了诗人词艺的巅峰状态。上阕以"妙龄秀发"起笔,用"湛灵台一点"的佛家语汇,将夏成玉的才情比作明镜台般清澈照人。"万壑千岩归健笔"七字,既是对友人笔力的赞叹,更是稼轩自身艺术追求的投射。那"雪里疏梅,霜头寒菊"的意象群,构筑起一个超越凡俗的精神世界,与"平山风月"的俗境形成强烈反差。

下阕转入对理想交往的畅想。"两山横黛"的眉宇,"谈笑风生"的意态,勾勒出文人雅集的神韵。"冰玉一时清洁"六字,将论文之乐升华至精神净化的境界。结句"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看似写酒醉,实则展现的是超越时空的艺术沉醉。这种"醉"不是麻痹,而是对生命局限的突破,对艺术永恒的触摸。

全词在赠答的表象下,暗藏着一个天才词人对艺术本质的思考。那些"扫尽""扫断"的动词运用,揭示出真正的创作需要破除陈规的勇气。而"金蕉叶"与"冰玉"的意象对举,则暗示着艺术创作中激情与理性的辩证统一。这首词最终超越了一般应酬之作的范畴,成为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精妙写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