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宋辛弃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原文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现代文赏析、翻译

《英雄暮年的精神突围——诗人<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新解》

这首创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的词作,是诗人三十九岁途经扬州时所作。此时距离他南归已十六年,英雄豪情未减却壮志难酬。词中"季子正年少"与"今老矣"的强烈对比,不仅是年龄的感叹,更是南宋主战派将领集体困境的缩影。

上阕的战争描写极具画面感:"落日塞尘起"以光影效果勾勒战场轮廓,"胡骑猎清秋"用狩猎意象暗喻战争残酷。诗人特意选用"汉家组练"而非"宋军",既避文字狱之祸,又以汉代雄风反衬当下萎靡。最震撼的是"鸣髇血污"的细节——箭矢破空声与鲜血飞溅声交织,将读者瞬间拉入战场。

下阕的转折令人心碎。从"匹马黑貂裘"的少年英雄,到"搔白首"的失意文人,诗人用"手种橘千头"的归隐意向,解构了自己曾经的军事理想。但结尾"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的劝诫,在表面的消极中暗藏机锋——与其做徒劳的抗争,不如培养治国良才,这种思想转变展现了南宋主战派在政治现实中的智慧调整。

全词最动人的是其时空折叠的艺术。扬州作为抗金前线,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实感慨。诗人站在曾经烽火连天的土地上,将少年豪情、中年失意与未来期许压缩在同一时空,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这种时空处理手法,比单纯的今昔对比更具思想深度。

这首词见证了诗人从"弓刀事业"到"诗书事业"的思想转型,展现了南宋武将文士化的典型心路历程。在壮志难伸的困境中,他找到了精神突围的新路径——将军事韬略转化为治国智慧,这种调整不是妥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抗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