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明月照离思:诗人中秋词中的宇宙孤独与人间温情》
诗人这首《满江红·中秋寄远》以中秋明月为引,展现了一位豪放词人细腻深沉的内心世界。上阕开篇"快上西楼"三句,以急促的节奏道出对明月的珍视,一个"怕"字透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敏感。"玉纤横笛"的想象,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乐音,仿佛要"吹裂"浮云,这种夸张的力度正是辛词豪放本色的体现。
"冰壶浮世界"与"玉斧修时节"两组意象,将月亮的清冷与神话的瑰丽融为一体,展现出词人宏阔的宇宙意识。而"问常娥"三句,则巧妙地将神话人物拉入人间情感,以月宫仙子的"孤冷"暗喻自己的处境,"应华发"三字道尽英雄迟暮的悲凉。
下阕转入宴饮场景,"云液满"四句以流畅的笔触描绘歌舞升平的画面,却在"清歌咽"处暗藏哽咽。词人突然转入哲思:"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道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普遍困境。这种由欢宴到沉思的转折,展现了辛词特有的思想深度。
结尾"若得长圆如此夜"数句,在怅惘中透出温暖。词人将"离恨"想象为他日重逢时的谈资,这种苦涩中的乐观,正是诗人面对人生困境的典型态度。全词在豪放与婉约、神话与现实、孤独与温情之间自由穿梭,最终在"归时说"的期待中,完成了对中秋明月的超越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