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念奴娇·梅》宋辛弃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梅》原文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现代文赏析、翻译

《诗人〈念奴娇·梅〉新绎》

【现代文绎文】 疏朗淡雅的姿影,试问世间有谁能与这天成的风韵比肩?可笑那司春之神徒然占尽芳菲,却堆砌不出这般纯粹。冰雪中蕴藏的温柔,水畔绽放的明净,全不仰仗春神的恩典。那透骨的清香与鲜嫩质地,原是造物主独赐的奇迹。

犹记深宫轻寒时节,雕窗前睡起的人儿,用纤纤玉指将它轻折。如今漂泊天涯虽憔悴了形骸,仍保持着旧时的风骨。纵使历经万里风烟,独对一溪霜月,又何曾减损半分气节?不如归去吧,仙苑里总有个身影在守候。

【深度赏析】 这首咏梅词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精神境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意象塑造上,突破传统"疏影横斜"的套路,独创"雪里温柔,水边明秀"的复合意象,将梅的柔美与刚健完美统一。"骨清香嫩"四字更以通感手法,将视觉、嗅觉、触觉融为一体。

2. 情感表达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梅之"天真颜色",暗线抒己之"天涯瘦损"。过片处"宝篽寒轻"的宫廷回忆,与"万里风烟"的现实漂泊形成时空张力,最终在"阆苑忆人"的想象中达成精神回归。

3. 语言艺术上,"笑杀东君"以俗语入词,打破咏物词的雅正传统;"朱朱白白"运用口语化叠词,与"疏疏淡淡"形成音韵呼应。结句"不如归去"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将咏物主题提升至生命归宿的哲学思考。

4. 词人借梅自喻,既保持"当年标格"的志节,又流露"天涯瘦损"的沧桑。最后超越陆游"零落成泥"的悲情,在仙苑忆念的想象中获得精神解脱,体现豪放词人晚年特有的旷达。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