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孟中丞茅阁》唐元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元结

《题孟中丞茅阁》原文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

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

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

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

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

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

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

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

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

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现代文赏析、翻译

题孟中丞茅阁

小山萦纡绕郡城,随波亭亭一水中。

最高西南方是处,杉苍柏老几千株。

满城荫影垂扶疏,四海遗事谁道无。

及观茅阁成佳致,形胜轩昂与世殊。

凭轩熊湘云榭近,暑气冰霜两景俱。

客来中坐兴方浓,歌颂公心庇老农。

公材尚遗天下事,更有佳木为公崇。

公心犹在苍生计,茅阁将期斯阁同。

这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一首歌咏友人孟中丞新建的茅阁的诗。这首诗首先描绘了孟中丞的居城和四周山水环抱、满目清幽的环境,“萦纡”、“高处”、“垂阴”和“扶疏”,贴切生动的写出了“郡城”、“阁居”的高敞和植物的自然本色;诗句情调和安逸宁静的空气。顷刻,蓬勃兴隆活跃气氛.大大鼓舞起人心意。“庇苍生”、“此然”、“且踟蹰”直抒胸臆;似乎句句关怀与称赞尽此一字之中,诚恳赤诚跃然纸上。“中朝吟望忘疲马.晚夕咏怀清冷蝉”词客至此,“浮生”、“朝政”、“残年”当前而感叹,又不能不吟诗作歌,表达自己的心情;而“颂歌复何如”则又将这种感叹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即景抒情,言简意赅,情景交融,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为:小山环绕着郡城弯曲萦绕.流水围绕山峰亭亭而立。在郡城的最高处西南角处,还有着生长了好久的几十棵老杉树.树下枝叶繁茂发散着阵阵阴凉.一直长到了城的边沿上,茂盛的枝叶尽情地向城内外展开着,四海之中竟然就没有这种事吗?等到看到孟中丞新建的这栋茅阁时,才觉得它的位置确实很好,确实很别致。凭轩远眺湘熊和湘山上的云榭近在眼前.这里的气候和温度确实和熊湘相近,冰雪般的凉气顿时消散而去;今日这景致下我的好友会坐下称赞些什么呢?当说的话题转向济世匡时的深切怀抱的时候时他可能对我的态度产生深深的影响:众人也在当时上顾之中功在农种的天地百源做了揖化为泥土永远结揽前的安宁不停又内“我心之一有“外乐天命存益其仁吾怀之一益:扶持公益方轨济民嘉业复获营筑废毁真希面倡慕诚欣伫起唱此谢往:大人之欲广皇风如水赴者难道与无当未必止酌之及此嘉量曾无间矣但问当今岁收几何上吏其方.令臣民相安相养乎此实一方公益.赖此得用区区于千载后。全诗虽不事藻绘,朴实自然、清新脱俗.富有民歌风味.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朴实的民歌素养.可算一首即景抒情的好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