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欸乃曲五首》唐元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元结

《欸乃曲五首》原文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现代文赏析、翻译

《欸乃曲五首》现代文译文:

其一 偶然在尘世留下些许声名, 却难随波逐流求得安宁。 本欲拜谒高官咨询政事, 终驾小舟遁入九嶷山青。

其二 二月湘江春水浩渺平铺, 圆月清风最宜夤夜行舟。 船歌将过平阳戍卡之时, 守关吏卒高声询问来由。

其三 千里枫林浸在烟雨深处, 朝朝暮暮回荡猿猴哀鸣。 停桨细品这欸乃曲中意, 恰似云山间韶乐般空灵。

其四 零陵城北湘水折向东流, 浯溪美景冠绝三湘大地。 溪口嶙峋怪石可寄闲情, 谁愿与我同作烟波钓叟?

其五 顺流下泷如坠无底深渊, 逆流上泷似欲直上青天。 行至泷南初抵九嶷地界, 想必再无高士乘兴行船。

赏析:

这组山水行旅诗展现了诗人"逃名而名随"的独特人生境界。五首诗以扁舟行迹为线索,层层递进地构建出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对比手法:庙堂与江湖、尘俗与自然、白昼与月夜,在强烈反差中突显隐逸之趣。"下泷似入深渊,上泷似欲升天"的夸张比喻,将行船体验升华为精神飞升的象征。

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通过"守吏问姓名"的细节暗示对官场的疏离,"谁能相伴"的设问则流露孤高情怀。结句"应绝高人乘兴船",以九嶷山为终点,暗合舜帝南巡典故,使隐逸主题获得历史纵深感。

诗中"韶濩音"的雅乐意象与猿啼的自然声响交融,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五首诗如同五幅水墨长卷,在烟雨枫林、月夜江船的意象叠加中,完成了从宦游到归隐的心灵之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