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鲍照
遁迹避纷喧。
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
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
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
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峯。
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
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
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
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
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
幽悲共沦铄。
《秋夜诗》现代文译文:
我远离尘嚣避世隐居, 务农为生独享孤寂。 荒芜小径野鼠穿梭, 空荡庭院山雀聚集。 既已远离人间欢愉, 便与清泉花草为侣。 折下柳枝围起菜园, 提着绳索汲取深潭。 雨后天晴望见云峰, 风起夜半听闻鹤鸣。 江畔寒意早早袭来, 白露先于秋日飘零。 麻田新叶刚刚舒展, 瓜地枯叶已然扫净。 斜阳忽然西沉山后, 回首想起华美帐幕。 手攀藤蔓坐于轩中, 面对酒杯难以下咽。 自古多怀遗憾心事, 幽深悲苦终将消逝。
赏析:
这首《秋夜诗》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复杂心境。全诗可分三个层次:
首先(前八句),诗人描绘了清贫却自在的田园生活图景。"遁迹""货农"点明隐居身份,"野鼠""山雀"等意象勾勒出远离尘嚣的环境。动词"驰""聚""折""汲"生动展现了日常劳作场景。
其次(中八句),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诗人构建了完整的季节时序。"霁旦云峰""风夜海鹤"展现开阔视野,"早寒""白露"暗示秋意渐浓,"麻叶""瓜箨"记录农事变化。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律动的敏锐感知。
最后(末四句),笔锋转向内心矛盾。"思华幕"暗示对往昔的怀念,"不能酌"表现难以排解的愁绪。结尾"终古自多恨"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永恒的人生慨叹,体现了诗人诗歌"俊逸"中蕴含的深沉特质。
艺术上,诗人善用白描手法,通过"荒径""空庭"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倾晖""回景"的时空转换自然流畅;结尾的直抒胸臆与前文的含蓄描写形成张力,完整呈现了隐士生活的双重性——既有田园乐趣,又难掩内心孤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