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姚鼐
乱山奔如涛,急水高如山。
千山万水不可度,况有倚天绝地之雄关。
终南东走洛与宛,剑阁岷嶓天最远。
山头日落关前晚,青烟满地黄云返。
栈中马足蹑重云,岩㡳车声行绝坂。
后有舆从前建旄,孤骑席帽丝鞭操。
负担汗赪贱且劳,耳边不断风骚骚。
猿鸟悲啸兕虎嗥,青枫密竹苦雾塞,仰首始露青天高。
林开地阔春陂绿,商舶渔舠牵缆续。
嘉陵江水下渝州,愁听巴人《竹枝》曲。
不道曲声悲,且说含辞苦,山头十日九风雨。
君王肠断为零铃,行路谁能不酸楚? 路草岩花秋复春,关山犹有未归人。
丹青写尽关山怨,千古行人行不断。
将身涉险岂非愚,不及田閒藜藿饭。
或言男儿桑弧蓬矢射四方,那得日在妻孥旁? 樵夫隐士同一谷,英雄贾客偕征行。
士生各有志,未易相评量。
亦有进退无不可,出亦非见居非藏。
苍生自待命世者,岂必栖栖求异乡?
《题唐人关山行旅图》现代文赏析
这幅画作展现的是一幅震撼人心的关山行旅图卷。诗人以雄浑笔触勾勒出群山如怒涛奔涌,激流似高山耸峙的险峻景象。在这千山万水的阻隔中,更有直插云霄的雄关要塞横亘其间。终南山向东延伸至洛阳与宛城,而剑阁岷山则远在天边。画中落日余晖染红关隘,暮色里青烟黄云交织盘旋。
画中细节栩栩如生:栈道上的马蹄踏着云层,岩底传来车轮碾过陡坡的声响。官员的仪仗与孤独的骑者形成鲜明对比,负重者汗流浃背。耳边风声呜咽,猿啼虎啸回荡山谷,密林雾霭中偶尔露出一线青天。忽然画面一转,展现春水绿波的平阔景象,商船渔舟络绎不绝。嘉陵江水奔流而下,巴人《竹枝》的哀怨曲调更添愁绪。
诗人由画生情,道出行路艰辛:十日风雨九日愁,令君王断肠的零铃曲,让每个行旅者都倍感酸楚。年复一年,总有未归人滞留关山。画家以丹青写尽千古行人的哀怨,而这样的旅程至今未绝。
继而引发深沉思考:涉险远行是否明智?何不安享田园粗茶淡饭?但男儿志在四方,岂能终日陪伴妻儿?世间有隐士樵夫,也有英雄商贾,各人志向不同,难以简单评判。真正的贤者,或进或退皆从容,出仕非为显达,隐居非为逃世。大才者自当等待天命,何必刻意远走他乡?
赏析要点: 1. 空间转换:从险峻山势到开阔水域,展现行旅全貌 2. 视听交织:既写壮阔景象,又录自然声响与人间曲调 3. 双重维度:既解读画作,又抒发人生感悟 4. 思想辩证:通过"行旅之苦"与"男儿之志"的矛盾,展现复杂人生观 5. 历史纵深:由一时一地的行旅图,联想到千古行人的共同命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作为桐城派代表人物的艺术特色:既重格律工整,又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结合。在题画诗中融入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出清代士大夫既向往田园安逸,又难以完全放弃济世情怀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