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王舍人友亮坐看云起图》清姚鼐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姚鼐

《王舍人友亮坐看云起图》原文

潜皖万岭江之西,朝云暮霭长升跻。

吾家乃在云中住,出户二里三里迷。

江上看山卓云立,略与吾居平地齐。

吾尝策杖更西上,猿捷鸟逝非常蹊。

岳云盛气远蓊合,何所埋庪元封圭。

穷丹踰翠乱云堕,其上点点才如鹥。

乃知大山宫小霍,一邱软草平流溪。

不谓坐处已崭绝,但觉四面峰头低。

云生石罅走一发,下作霹雳淙鸣畦。

缭绕连峰态万出,咫尺晴日交阴霓。

暮㝛僧庵光正白,月横露壑风凄凄。

晦明朝暮看尽好,惟有远别无由携。

君家看云昔黄海,新居乃卜长干堤。

崇山到此势已尽,吐气犹是龙虎栖。

欲穷馀霞散绮色,请登天阙攀云梯。

嗟余送子隔云外,独忆秋山猿夜啼。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王舍人友亮坐看云起图》现代文赏析:

这首山水长卷般的诗作,以云为经,以山为纬,织就一幅流动的皖江云山图。诗人以"吾家乃在云中住"开篇,将云霭缭绕的皖西群山化作日常居所,二里外即迷途的夸张笔法,瞬间将读者带入云雾幻境。

全诗呈现三重观云境界:先是平视"江上看山卓云立",继而登高"策杖更西上",最终抵达"四面峰头低"的绝顶。这种由仰视到俯视的视角转换,暗合中国山水画"三远法"的观察方式。诗中"云生石罅走一发"的动态描写,与"月横露壑风凄凄"的静态意境形成张力,云霓变幻间尽显造化神奇。

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大山宫小霍"的体量反差,"咫尺晴日交阴霓"的光影对照,"晦明朝暮"的时间流转,构建出多维度的云山空间。结尾处笔锋一转,从自然观照转向人生感怀,"独忆秋山猿夜啼"的结句,以声破寂,余韵悠长,将物理空间的云山转化为心理空间的乡愁。

现代文译文:

皖西的群峰沿着大江绵延, 朝云暮霭终日升腾盘旋。 我的家就在这云海深处, 出门二三里便迷失其间。

从江面望见山峰破云而出, 高度恰似我平地的屋檐。 我曾拄杖向西继续攀登, 猿鸟飞渡的险径非比等闲。

巍峨山岳吞吐云气, 何处埋着古老的玉圭? 穿越丹崖翠壁乱云垂落, 山顶微露如白鹭点水。

方知大山怀抱小丘, 一湾柔草伴着清溪。 不觉已至险绝之处, 环顾四周群峰低垂。

石缝迸出云絮如箭, 落地化作雷音灌畦。 连绵峰峦千姿百态, 晴空忽现虹霓交辉。

夜宿僧房月光浸透, 冷风掠过露湿的谷底。 阴晴晨暮美景看遍, 唯有远方无法携归。

君昔在黄海观云涛, 今择长干堤畔新居。 崇山至此势已穷尽, 云气仍似龙虎盘踞。

若要穷尽晚霞绚烂, 请登天门攀援云梯。 可叹我隔云相送, 独忆秋山夜猿哀啼。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