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初四日妍暖如春》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初四日妍暖如春》原文

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

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

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

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初四日妍暖如春》赏析

这首五律以"薄雪未满旱"开篇,勾勒出冬春之交的特殊气候:残雪未消却逢干旱,反常的晴暖反而令人不适。"苦晴翻居暄"中的"苦"字,既写天气异常之"苦",又暗含诗人内心之"苦",为全诗定下矛盾交织的情感基调。

颔联"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运用拟人手法,写林木未现冬日凋零之态,林鸟反常地频繁鸣叫。这两句表面写景,实则暗含诗人对时令错乱的隐忧。"无悴色"与"亦多言"形成微妙呼应,暗示自然界的反常现象。

颈联笔锋转向内心矛盾:"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诗人既为早春将至而欣喜,又担忧自己缠绵病体难以尽享春光。这种喜忧参半的心理,通过"纵喜""还忧"的转折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用典精妙。"愆驿使"暗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典故,写梅花迟开似在等待信使;"望王孙"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以芳草喻期盼之情。两处用典不着痕迹,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关切融入景物描写,余韵悠长。

全诗以反常气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上,善用对比手法(反常气候与常态心理)、拟人手法(林鸟多言)和典故隐喻,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诗"以才学为诗"的典型特征。

现代文译文: 残雪尚未消尽又逢干旱, 恼人的晴天使居所闷热难当。 绵延的树林不见冬日枯槁, 幽深的林间鸟儿反常地啼鸣不断。 纵然欣喜春天即将归来, 却仍担忧病体徒增烦忧。 迟开的梅花似在等待驿使, 萌发的芳草正期盼着游子归还。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