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明高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原文

忆昔初逢,意气相期,一何壮哉。

拟献三千牍,叫开汉阙;蹑一双屩,走上燕台。

我劝君酬,君歌我舞,天地疏狂两秀才。

惊回首,漫十年风月,四海尘埃。

摩挲旧剑生苔,叹同掩衡门尽草莱。

视黄金百镒,已随手去;素丝几缕,欲上头来。

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心惟愿,对尊中酒满,树上花开。

现代文赏析、翻译

《剑苔与酒花:诗人的十年疏狂与半生从容》

【现代文译文】 记得我们初次相逢时,壮志凌云相约,何等豪迈激昂。本打算呈上三千策论,叩开帝王宫阙;踏着一双草鞋,直上燕京高台。我举杯劝饮,你放歌我起舞,天地间两个疏狂秀才。蓦然回首,十年风月虚度,四海飘荡如尘埃。

抚摸着生苔的旧剑,叹息你我同样闭门谢客,庭院长满荒草。看那百镒黄金,早已随手散尽;几缕白发,却要爬上头来。莫要厌倦漂泊,只要心存赤诚,小小得失何必悲哀。心中只愿,杯中酒常满,树上花常开。

【深度赏析】 这首《沁园春》以"忆昔"开篇,构筑起一个疏狂文人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明代知识分子从意气风发到淡泊从容的心路历程。

上阕的"拟献三千牍"四句,用夸张的文学想象,再现了青年时期"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天地疏狂两秀才"的自况,既见狂放不羁,又暗含不被理解的孤独。而"惊回首"三句,将十年时光压缩在"四海尘埃"的意象中,形成强烈反差。

下阕转入现实境况的描写。"旧剑生苔"与"衡门草莱"的意象群,暗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但诗人并未沉溺感伤,"黄金百镒"与"素丝几缕"的对照,展现了对物质得失的超脱。"莫厌栖栖"三句,道出了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坚守。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结尾的"心惟愿"。诗人将政治理想转化为生活美学,在"尊中酒满,树上花开"的日常图景中,完成了从"向外求索"到"向内安顿"的精神蜕变。这种转变不是妥协,而是历经沧桑后的生命智慧,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与生存策略。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