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高启
金风暮剪双头蕊,啼脸辞秋嫣血紫。
宫女三千罢笑喧,锦云阵冷鸳鸯死。
满江烟玉流古香,寻魂吊影愁茫茫。
吴天队露衰红湿,一夜波凉小龙泣。
《姑苏杂咏 玉波冷双莲》现代文译文:
秋风在黄昏里剪落双生莲蕊, 那带泪的容颜告别秋天,嫣红已化作深紫。 三千宫女停止了欢笑声语, 锦绣云霞般的莲阵冷却,水中鸳鸯也已僵死。
满江氤氲如烟似玉,流淌着远古的芬芳, 我寻觅精魂,凭吊倒影,唯有无边愁绪茫茫。 吴地的天空低垂,露水浸透衰败的红莲, 整夜寒波呜咽,仿佛小龙在暗自哭泣。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以双莲凋谢为意象,构筑了一个凄艳绝伦的秋日挽歌。诗人通过四个层次展开:
首联"金风暮剪"以拟人手法写秋风摧折莲蕊,"啼脸辞秋"将莲花拟作含泪美人,紫红色泽被赋予"嫣血"的悲剧色彩。双关的"双头蕊"既指并蒂莲,又暗喻宫廷中成双的佳人。
颔联突然转入历史纵深,"宫女三千"借汉典写吴宫旧事,"锦云阵冷"以莲花阵喻后宫佳丽,"鸳鸯死"三字道尽繁华幻灭。此处时空叠印,物我交融。
颈联转向诗人凭吊,"烟玉古香"营造迷离幻境,"寻魂吊影"凸显孤独追寻。茫茫愁绪既为莲花,亦为历史,更是诗人自身命运的投射。
尾联"吴天队露"将视野拓展至整个吴地,衰红湿露暗喻泪痕,"小龙泣"以神话意象收束,使全诗在凄美的超现实意境中余韵不绝。
全诗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紫红)、触觉(冷)、听觉(泣)交融,通过莲花意象串联自然、历史与神话三重时空,展现了诗人诗歌"哀艳奇丽"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