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蔡駜居士》宋苏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辙

《赠蔡駜居士》原文

结茅汝上只三间,种稻城西仅一廛。

梅老外生诗律在,秀公弟子佛心传。

埋盆叠石常幽坐,留客开樽辄醉眠。

闻道邻僧乞米送,时无韩子定谁怜。

现代文赏析、翻译

《赠蔡駜居士》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了诗人笔下隐士蔡駜清贫自守、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真实图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

首联"结茅汝上只三间,种稻城西仅一廛"以数字入诗,通过"三间"茅屋、"一廛"薄田的具象描写,凸显蔡居士生活的简朴。一个"只"字、一个"仅"字,既写实况又见态度,暗示主人安贫乐道的心境。

颔联巧妙用典,"梅老"指梅尧臣,"秀公"当为某高僧。诗人将蔡居士置于诗禅传承的谱系中,既赞其得梅尧臣诗法真传,又誉其承佛门心印。这种双重身份的认定,构建出宋代文人典型的"诗禅合一"精神世界。

颈联转入日常生活场景,"埋盆叠石"写其雅趣,"留客醉眠"状其真率。叠石为景见其审美,醉眠留客显其性情。对仗中"常"与"辄"二字相映成趣,将居士的日常雅致与豪放性情刻画得跃然纸上。

尾联笔锋一转,以"邻僧乞米"的窘境反衬世态炎凉。"时无韩子"之叹,既表达对蔡居士清贫处境的同情,又暗含对当世缺少如韩愈般怜才之士的感慨。结句设问"定谁怜",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全诗以平实语言构筑深远意境,在简朴生活的描摹中寄托着对精神高标的追慕。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细节,成功塑造了一位兼具诗人才情与禅者风骨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现代文译文: 在汝水边搭建茅屋仅有小小三间 城西耕种的水田不过区区一廛 传承着梅尧臣老人的诗歌格律 作为秀公弟子深得佛法心传 埋设盆景点缀山石时常静坐 招待客人开启酒坛每每醉眠 听说邻寺僧人乞米相赠度日 当今没有韩愈这样的人谁会给予爱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