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苏辙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了诗人沿淮河而下的旅途见闻,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水乡风物与行舟感受。诗人通过空间转换与光影变化,营造出流动的画卷感。
首联"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以沧浪之水起兴,暗示宦游之途的漫长。"始觉"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行程的重新认知,带有淡淡的羁旅之思。颔联"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运用拟人手法,写船窗中忽隐忽现的山色与破浪前行的船势,"轩昂"一词赋予行船以昂然气度。
颈联转入渔耕场景,"白鱼受钓收寒玉"以"寒玉"喻鱼,既写其晶莹之态,又暗含秋意;"红稻堆场列远冈"则以色彩对比呈现丰收图景。尾联"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笔势陡然开阔,将视线引向水天相接的远方,"茫茫"二字既写实景,又暗喻前程未卜的惆怅。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近及远地展开空间叙事,在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暗藏宦游之思,体现了诗人诗作中"外淡而中腴"的艺术特色。
现代文译文: 清澈的淮水今日得见沧浪气象, 方觉南行之路如此漫长。 船窗转过,山色时隐时现, 行舟感知水力,因而昂首破浪。 银白的鱼儿咬钩,如收起寒玉, 火红的稻谷堆满场院,排列在远冈。 波涛连接天际向东渐近大海, 乘着小舟前行,只恐前路渐入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