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辙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
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
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快哉亭记:诗人的宦游心印与江湖襟怀》
【现代文译文】 车马奔腾送客至,潍河激荡断崖前频频回首。开凿门窗不费多少工夫,却让江湖气象豁然开朗。自然景致争相为你呈现,登高望远时约我一同作伴。你自得于新写的《超然赋》,更准备在兰台吟诵"快哉"之章。栏杆前潍水滔滔奔流,沙洲朦胧烟柳如画。忽然惊觉身在万里异乡,且举杯与过往行人共饮。像谢安不厌其烦携妓出游,似汲黯仍需卧治安民。试问沙囊(指快哉亭)可有固定形貌?如今确信畏惧定非本真。
【深度赏析】 诗人此诗以密州快哉亭为题,展现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宦游心态与精神境界。全诗采用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车骑崩腾"的动感画面,又有"洲渚苍茫"的静态描写,形成强烈艺术张力。
诗中"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二句,暗含深刻哲理。表面写亭子建造之易,实则道出文人"以小见大"的观物方式——方寸亭台可纳万里江湖。这种"芥子纳须弥"的思维方式,正是宋代文人审美的重要特征。
诗人巧妙运用历史典故,以谢安携妓的潇洒对比汲黯卧治的勤政,既赞美了亭主政事之余的雅趣,又暗含对理想官员形象的期待。"沙囊无处所"的禅机问答,更将全诗提升至形而上层面,表达对固定形迹的超越之思。
尾联"于今信怯定非真"堪称诗眼,既是对快哉亭"快哉"真谛的点题,也是诗人对自我畏缩心态的突破宣言。这种在宦海沉浮中保持精神超脱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历经政治风波后的智慧结晶。
全诗在写景、叙事、抒情、议论间自如转换,既保持了宋诗重理趣的特点,又不失唐诗的意境之美,展现了诗人作为古文大家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