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辙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
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
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
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
惜无好勇夫,从此乘桴翁。
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
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
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
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
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
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
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
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
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现代文译文】 我谪居海康小城,仍在这苍茫海天之间。 目送你扬帆南渡,风帆如满月之弓高悬。 你向彼岸含笑作揖,回望此生万事皆空。 一生究竟有何所得?此去前程未可量度。 可惜没有勇士相随,从此独作乘筏老翁。 隐居者疑是海底龙,须爪争雄谁更威风。 闭门不必与人相见,同嗅一缕清幽香风。 清晨饱食一碗薄粥,洗钵应和寺院晨钟。 若问何时能够归来,此处便是终老之乡。 在家修行如同僧侣,岂会再念儿时欢畅。 老子才是我真师父,行藏如龙初现云中。 牢笼虽密四面围困,暂且低头顺从其形。 众人指着我发笑,这般枷锁无人能工。 刹那遍历千佛净土,相约重逢兜率天宫。
【原创赏析】 这首和韵诗展现了诗人贬谪时期的双重精神境界:表层是送别兄长的离情,深层则是自我安顿的哲思。全诗以"海"为经纬,编织出三层意蕴空间。
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风帆张弓"的劲健意象与"洗钵随钟"的静穆画面形成张力,通过"龙虾疑龙"的奇幻联想与"缰锁工巧"的讽刺笔触,构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结尾"一瞬千佛土"的时空跳跃,将全诗提升至宗教体验的高度。
情感表达方面,诗人以"笑揖回首"的淡然化解离愁,用"饱粥洗钵"的日常消解贬谪之苦。"老聃犹龙"的典故既是对苏轼的期许,更是自我精神的投射,最终在"兜率相期"的佛教愿景中,完成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思想内涵上,全诗贯穿道家"和光同尘"与佛家"随缘任运"的智慧。诗人将贬所转化为修行道场,把送别升华为精神对话,在"居家出家"的特殊境遇中,实践着"应物无心"的生命境界。末句暗示的弥勒净土,实则是诗人构建的心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