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苏辙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熟耕种未下,屡檮云不旋。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
《蚕麦》现代文译文:
春寒料峭风雨连绵,蚕桑麦穗仅半熟成。 未曾亲历耕作辛劳,偶有收成岂敢奢足。 邻家老翁老妪窘困,粮仓空空不见粟米。 织机久闲置缺纬线,日暮仅以稀粥果腹。 庄稼成熟却未下种,屡次祈雨云不回转。 私下只忧饥寒交迫,公事又恐鞭刑加身。 务农实在艰难不易,为官更惧文书劳形。 闭门不出尚可安生,忍饥耐寒反得余福。
赏析:
这首《蚕麦》以质朴语言展现了宋代农村的艰难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色上,诗人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囊空庾无粟"、"食晏惟薄粥"等具象描写,生动呈现农民生活的困顿。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为农"与"为吏"的对比,凸显了无论选择何种生计都充满艰辛。
情感表达深沉内敛,尾联"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以反讽笔法,道出在艰难时世中,安贫乐道反而成为无奈的"福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内敛气质。
思想内涵上,诗歌超越了个人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民生问题。诗人通过老农的视角,表达了对苛政的隐忧,展现了他作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诗中"王事念鞭扑"的忧惧,折射出封建统治下农民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