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江南曲》宋贺铸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贺铸

《江南曲》原文

游倡搴杜若,别浦鸳鸯落。向晚鲤鱼风,客樯千里泊。当时桃叶是新声,千载长余隔水情。乌衣巷里人谁在,白鹭洲边草自生。

现代文赏析、翻译

《江南曲》现代文译文: 歌女采撷着杜若香草, 离别的渡口鸳鸯双栖。 傍晚吹来温润的鲤鱼风, 客船停泊在千里之外。 当年桃叶渡的歌声犹在耳畔, 千年后仍隔着江水思念。 乌衣巷中故人今何在? 白鹭洲畔芳草兀自萋萋。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以江南风物为载体,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诗人通过四组意象的并置,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抒情空间。

首联"游倡搴杜若,别浦鸳鸯落"以动态的采撷与静态的双栖形成对照,既展现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又暗含聚散无常的人生况味。"杜若"这一香草意象,既实指江南物产,又隐喻高洁品格。

颔联"向晚鲤鱼风,客樯千里泊"转入暮色中的羁旅之思。"鲤鱼风"这一江南特有的季候风,与"客樯"形成空间上的张力,暗示游子漂泊的孤寂。

颈联"当时桃叶是新声,千载长余隔水情"巧妙用典。东晋王献之爱妾桃叶的典故,使个人情感获得历史纵深。"隔水情"三字既指地理阻隔,又喻心理距离。

尾联"乌衣巷里人谁在,白鹭洲边草自生"化用刘禹锡诗意,以"人谁在"的诘问与"草自生"的漠然相对,道尽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乌衣巷的繁华与白鹭洲的野趣并置,形成强烈的历史虚无感。

全诗以婉约笔调写沧桑巨变,在时空转换中展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诗人善用江南意象群构建抒情空间,使个人感怀获得普遍意义,体现了宋代文人深沉的历史意识与细腻的审美情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