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十朋
医师笼参朮,良将枕戈矢。
儒生嗜底物,书卷挂口齿。
刘侯西南来,岁月十首尾。
闭门阅古今,过眼分亥豕。
异书照神藜,奇字哭妖鬼。
许身如蠹鱼,文字共生死。
风流反得罪,去国果谁耻。
仙舟载秘阁,便腹贮名理。
江神亦世情,逐客多不喜。
厄同焚书秦,恶类灭邢燬。
沾濡遍箱箧,痛惜到骨髓。
我初闻为惊,终夜成坐起。
得君诗细读,罪己不罪水。
愿言坐啸馀,书著子刘子。
《次韵韶美失舟闵书》现代文赏析: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记述了友人刘韶美遭遇舟覆失书的悲剧。全诗可分为三个情感层次:开篇以医者、武将、儒生的不同追求作比,引出刘侯对典籍的痴迷;继而描绘其闭门苦读、钻研古籍的形象,展现其"文字共生死"的学者风骨;最后以惊闻噩耗、彻夜难眠的悲痛作结,表达对文化劫难的深切哀恸。
诗中"异书照神藜"四句尤为动人,将古籍比作夜间照读的神藜,将奇字拟作恸哭的妖鬼,既展现刘侯治学的专注,又暗喻典籍中蕴含的灵性。而"厄同焚书秦"的比喻,将个人遭遇上升至文化浩劫的高度,使全诗具有深刻的历史厚重感。结尾"罪己不罪水"的宽容,更体现了儒者面对灾难时的精神境界。
现代文译文:
医者箱中装满人参白术, 良将枕畔放着弓箭戈矛。 儒生最珍爱的是什么? 唯有书卷常挂齿颊间。
刘侯从西南远道而来,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闭门遍览古今典籍, 明辨文字毫厘之差。
珍本古籍如藜杖照夜, 奇文异字使鬼神哭泣。 甘愿做书中的蠹虫, 与文字同生共死。
风流才情反招罪愆, 离乡去国岂是羞耻? 载满秘阁典籍的仙舟, 腹中尽是经纶名理。
江神也染世俗心性, 对流放者多不仁慈。 厄运如同秦皇焚书, 恶意堪比邢侯毁籍。
江水浸透箱中书卷, 痛惜之情深入骨髓。 初闻噩耗心惊不已, 彻夜难眠起坐叹息。
细读君诗方知深意, 自责不该埋怨江水。 愿您在吟啸之余, 继续著书传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