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虞世南
瑶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如何事巡抚,民瘼谅斯求。
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
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
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
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
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
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
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
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
《奉和至寿春应令》现代文译文:
瑶山奏响盛世乐章,天子南巡意在优游。为何还要巡察民情?原为体察百姓疾苦。华美的鹤纹车盖飘扬,青龙雕饰的桂木舟。浪花环绕着沙洲,寒冰裹挟着急流。前路指向八仙馆,途中经过百尺高楼。怀念往昔巡游足迹,回车暂作停留。后队车驾笙箫喧天,前导旌旗映彩旒。六匹龙马停驻,飞阁上三度休憩。金石乐器奏响和音,羽觞美酒畅饮欢洽。天象星文只能仰望,如何比得上这琼林美玉般的盛宴。
赏析:
这首应制诗展现了典型的宫廷诗风,可从以下角度深入品析:
一、结构艺术 全诗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点明南巡主旨,中间铺陈仪仗盛况,结尾升华颂圣之情。过渡自然,如"眷言昔游践"巧妙连接现实与回忆。
二、意象经营 诗中构建双重意象群:自然意象(瑶山、沙屿、急流)与人文意象(文鹤盖、苍龙舟)交织,既显皇家气派,又暗含"观风问俗"的深层意蕴。
三、政治隐喻 "民瘼谅斯求"看似颂圣,实含规谏。诗人通过"寒澌拥急流"等意象,暗示民生多艰,与华美仪仗形成张力。
四、音乐美学 "调谐金石奏"体现初唐宫廷诗对音律的追求,平仄交替如"泛沫萦沙屿(仄仄平平仄)",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五、颂圣范式 结尾"天文徒可仰"采用"抑天扬圣"手法,将人间盛宴置于星文之上,既合应制体例,又展现诗人"温柔敦厚"的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