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溆浦楠木洞盖神龙所居今年夏大旱县官乞取其水以祷立应民犹以为未足因作是诗以遗诸公致再请之意焉》宋曾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几

《溆浦楠木洞盖神龙所居今年夏大旱县官乞取其水以祷立应民犹以为未足因作是诗以遗诸公致再请之意焉》原文

倾心南山云,如渴望梅岭。

朝来有佳思,拄笏不见顶。

丰隆骏奔走,列缺元驰骋。

雨不到人间,风伯乃为梗。

生来食官仓,四海无二顷。

歌诗视天汉,一念极耿耿。

阶前甃清泉,洮颒冰雪冷。

乾喉欲生烟,空下百尺绠。

幽轩竹三四,柯叶殊秀整。

迩来头抢地,但惧不得永。

以斯占稻粱,生意鱼在鼎。

潜虬民司命,膏泽浸兹境。

邑官树嘉政,责报甚形影。

瓶罂走十里,岂惮一再请。

君其洁斋俟,百谷正延颈。

客子无远谋,空肠望遗秉。

现代文赏析、翻译

《神龙之泽与官民祈雨的双重镜像——诗人<溆浦楠木洞>中的天人对话》

赏析: 这首长达二十四句的祈雨诗,以溆浦楠木洞神龙传说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天人对话场域。诗人通过"南山云""梅岭"的比兴开篇,将旱情中的焦灼感转化为具象的视觉渴求。"拄笏不见顶"的细节描写,既暗示官员仰观天象的虔诚姿态,又暗含人力有限的隐喻。

诗中交替出现的三重时空维度颇具匠心:神话维度中"丰隆""列缺"等雷部神将的驰骋,与"风伯为梗"形成神界内部的角力;现实维度里"阶前清泉""幽轩竹柯"的清凉意象,反衬出"乾喉生烟"的生存困境;而"潜虬司命""邑官树政"则构成了人神交涉的中间维度。这种层叠的叙事结构,超越了普通应制诗的框架。

诗人对官吏形象的塑造尤为深刻。"生来食官仓"的自省与"瓶罂走十里"的勤政形成张力,既承认官吏的生存依赖,又强调其责任担当。"百谷延颈"的拟人化描写,将自然界的渴望与民生疾苦完美叠合,而结尾"空肠望遗秉"的收束,在卑微中透出坚韧的生命力。

现代文译文: 我凝望南山云雾,如同渴盼梅岭甘霖。清晨忽得灵感,拄着笏板仰望却不见云顶。雷神驾着神骏奔忙,电母乘着天车疾驰。为何雨水不降人间?原是风伯在途中作梗。

我们这些食朝廷俸禄的官员,四海之内无半亩私田。仰望银河吟诵诗篇,每念及此便耿耿于怀。石阶前砌着清澈泉眼,洗漱时寒如冰雪。如今喉咙干得冒烟,空对着百尺深的井绳。

幽静轩窗外三四丛翠竹,枝干叶片格外秀挺。近来却俯首触地,唯恐不能长久生存。以此预兆庄稼收成,就像鱼在热锅中挣扎。潜居的龙君掌管民生,愿您的恩泽浸润此方水土。

地方官员推行德政,求报之心如影随形。带着瓶罐奔走十里,岂敢畏惧再三恳请。请您洁净身心等待,万千禾苗正伸长脖颈。我这客居之人无深远谋略,空着肚子期盼遗留的稻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