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六月十三日四更登舟县岸迟明抵秽步宿雨犹湿昨夕近郭风而不雨不知此间盖滂沱也》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六月十三日四更登舟县岸迟明抵秽步宿雨犹湿昨夕近郭风而不雨不知此间盖滂沱也》原文

月落橹咿哑,晓登江上家。

冲田多偃稻,直岸有颓沙。

始悟雨如许,更欣晴亦佳。

林中尚馀滴,不管垫乌纱。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赵蕃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出他舟行初晓,雨霁泥滑,不畏湿滑的乐观心情。

首句“月落橹咿哑”,赵蕃以极其简约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初晓的江行图。随着月亮的西沉,渔舟开始启航了,橹桨在水面上划出一片咿哑之声。这寥寥几笔,把赵蕃那种急于赴约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次句“晓登江上家”,赵蕃天刚破晓就登舟而行,到了早上,船已行抵岸边,他便从船上来到了岸上。这一句看似平易,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既表现出赵蕃急于见到所约之人的心情,又表现出他唯恐错过时机而感到的不安。这里,“晓登”与“月落”相对,既说明时间之早,又说明时间之短暂。从全诗看来,赵蕃的急切和兴奋,也正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充分地表现出来的。

第三句“冲田多偃稻”,这是写沿途所见情景。因为雨水充足,稻田一片泥泞。这句看似平淡,实则含义丰富。它既表现出昨夜雨大,又说明农事不误,还能表现出人们因风调雨顺而带来的喜悦心情。

末句“林中尚馀滴,不管垫乌纱。” 乌纱帽由于长时间的雨淋仍在滴滴嗒嗒地滴着水珠,可见雨一直下到深夜还紧一阵慢一阵地下个不停。“不管”,也就是懒得之意。由此亦可想见诗人余兴未阑、兴奋难抑之情状。两句连用“犹”、“尚”、“不管”等一连串的转折词,将读者带进了一个低回往事的童话般的世界中。作者连用两个“滴”字来强化雨势之猛,于是就连乌纱帽都沾上了水珠,这不是埋怨或自嘲,而是胜败得失都不萦于心的洒脱和宽容,一种胜券在握的喜悦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字里行间溢了出来。

此诗的语言通俗平易,却十分优美精到。特别是那感情的表达既充分又深刻,别有情趣。正如《宋诗鉴赏辞典》中所说的“一个‘多’字用得十分精到,又在描述中有启示性。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那一场畅快淋漓的暴雨。”“它是夏秋交替之际决定性的一场大雨”,如此丰富的内容就寓于这种欢畅明快的艺术氛围和酣畅淋漓的语言表现之中,又很熨贴地传达出作者彼时的感触。那语言之中透出的清新、明朗的气息和那种欢畅、喜悦的情绪,令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欣慰。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