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赵蕃
役役到番国,悠悠谁故人。
僧房半牢落,湖水失清沦。
我岂倚楼赵,君真惊座陈。
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
现代文译文:
我来到番国,漫无目的,奔波劳碌,却孤独无人陪伴。 僧人的房屋一半落在阴暗中,湖水失去了原来的碧色。 像我这样只能站在楼上发呆的人,怎么能和在座惊倒所有人的你相提并论呢? 陈先生为何屈尊和我这个凡夫俗子交往?我想不明白,想来大概是一番情感相交,相知相怜吧。
赏析:
此诗第一联叙到自己到番国,无所作为,有如役隶奔走四方,前程渺茫,揭示了自己落魄南渡时的无助心态。第二联“牢落”上承“到番国”,下承“无为”,笔力开阖,富有形象。“湖水失清沦”又转到“僧房”,同时带出眼前风光与心境。“僧房半”、“湖水失”,可见其景色的幽暗,气氛的沉寂。这一联明显化用谢朓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语意。第三联开始叙到对方。“我岂倚楼”回应首联“役役到番国”,此言外之意,自己无所作为,只是偶然来到此地罢了;同时讥讽对方则是“君真惊座陈”,外现之辞是惊叹其风度风采、渊博学识也。这又是一个双关语,与首联、第二联实已拉开了情感上的距离,开始对对方的倾倒和尊重也。“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乃真正领起了以下各联的情思。“何为”、“相与”这两个虚字一波三折,赋予诗句丰富的内涵。“辱”和“相与”固然有尊重和感激之意,也有对对方遭遇的同情、关怀以及恳切的慰问。“尽情亲”之语透露出对方的豪爽胸襟,这正是诗中陈深父其人令诗人赵蕃倾倒之处。所以这首诗的情感脉络起承转合,逐层递进,意蕴丰富。